金融机构联合呼吁暂停全球加密资产监管新规
八大主要金融行业协会近日联合发声,要求全球银行业监管机构暂缓实施原定于2026年1月生效的加密资产监管新规。这些机构警告称,现行规则将导致银行难以参与规模达2.8万亿美元的数字资产市场。
监管争议的核心矛盾
包括全球金融市场协会和国际金融协会在内的行业组织在联名信中向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提出,现行标准中"惩罚性的资本要求"将使银行开展加密业务"无利可图",最终迫使相关业务流向受监管的金融机构之外。
虽然巴塞尔标准不具强制约束力,但成员国通常都会采纳。这些标准将决定国际大型银行能否实质性地参与加密市场竞争。香港咨询公司Finstep Asia创始人穆希尔·艾哈迈德指出,各国实施标准的不一致将导致"服务碎片化和两级分化"。
监管框架与现实脱节
行业协会强调,与2022年政策框架初定时相比,2025年的政策环境已发生根本性变化。他们警告监管标准的不统一可能"危及建立最低标准的初衷"。
艾哈迈德表示,现行规则反映了过时的风险认知:"资本规则制定时,市场主要参与者大多来自传统金融体系之外。"他特别提到Luna/Terra和FTX等重大崩盘事件后监管环境的变化。
严苛的资本要求
根据巴塞尔框架,加密资产面临比传统资产更高的资本要求。比特币和以太坊被施加100%的风险权重,而许多加密资产更面临高达1,250%的惩罚性资本要求,远超过公司债券或股票的要求。
协会同时批评了将银行"第二类"加密资产持有量限制在一级资本1%的规定。数据显示,比特币和以太坊日均交易量分别达到106亿和64亿美元,远超标普500成分股1.92亿美元的平均水平,却面临更严厉的监管待遇。
呼吁规则修订
尽管监管委员会在2024年7月发布了技术性修订,但行业组织认为这些调整未能解决2022年框架的根本性结构问题。随着机构参与度提升,艾哈迈德指出"风险管理正日益趋近传统金融标准"。
联名信最后强调:"纵观金融市场发展史,创新始终是推动金融体系更稳健、更高效的动力。"信中呼吁不应"不合理地限制"银行采用分布式账本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