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全球加密货币黑客攻击损失超去年全年
最新分析显示,2025年前六个月全球加密货币黑客攻击造成的损失已超过2024年全年总额。据瑞士区块链分析公司Global Ledger报告,今年上半年共发生119起黑客攻击事件,造成价值30.1亿美元(约合4.1439万亿韩元)的加密货币被盗。较之损失规模,更严峻的问题是犯罪速度的急剧提升。
资金洗白速度创历史新高
报告基于链上数据追踪了从攻击发生到通过混币器、跨链桥或中心化交易所(CEX)完成资金洗白的全过程。分析显示,近期黑客能在得手后数分钟内完成资产转移,甚至在攻击事件公开前就结束所有操作流程。
数据显示,约23%的案例在黑客攻击曝光前已完成全部洗钱流程。多数情况下,当受害者察觉异常时,资金早已被分散转移。这种攻击与报告之间的时间差,使得资金追回几乎成为不可能的任务。
犯罪响应时差达20小时
报告记录的最快案例中,黑客在攻击得手后仅用4秒便启动资金转移,整个洗钱过程不超过3分钟。总体来看,资金通常在攻击发生后平均15小时内开始流动,而相关事件首次公开披露的平均耗时却达37小时。这意味着黑客平均能获得超过20小时的行动窗口期。
值得注意的是,68.1%的事件资金流动早于媒体报导、社交媒体预警或官方通报。这直接导致2025年上半年被盗资产的实际追回率仅为4.2%。
中心化交易所成主要漏洞
报告特别指出中心化交易所(CEX)的安全隐患。上半年15.1%的被盗加密货币通过CEX完成洗白,这类平台仍是黑客最青睐的资金出入口。2025年所有攻击中,54.26%针对中心化交易所实施,远超代币智能合约漏洞(17.2%)和个人钱包窃取(11.67%)等攻击方式。
目前CEX内部合规团队通常需要在10-15分钟内识别并拦截可疑交易才能有效止损。随着各国监管机构持续关注,关于平台责任的讨论正在升温。面对快速演进的黑客技术,中心化交易所与虚拟资产服务商(VASP)亟需建立更快速、更协同的响应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