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货币风投机构逐步收紧投资策略
与早前基于区块链产业增长预期的投资热潮不同,如今唯有具备实际应用场景和真实需求的项目才能获得生存空间。Bullish Capital Management董事Sylvia To在新加坡"Token2049"活动上表示:"过去几年风投热衷于叙事驱动的投资,但现在变得谨慎许多。"她回忆道:"曾经仅凭'这将是另一个以太坊杀手'这样的口号就能获得支票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
市场过热导致资源分散
这种盲目跟风的投资方式催生了大量同质化区块链项目,最终导致生态系统过度碎片化,形成低效的投资结构。虽然资金集中涌向Layer1区块链和基础设施项目,但多数未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而被市场淘汰。
实用性成为核心考量
To董事指出行业已进入新阶段:"追逐热点的策略不再有效。现在的关键问题是'究竟谁在使用这项技术'。"项目使用频率、交易量和实际交易规模已成为投资决策的核心指标。她强调:"即便区块链基础设施快速完善,若缺乏真实用户和流量支撑,就无法证明融资的合理性。"这意味着,缺乏实际应用场景的技术创新将失去融资优势。
警惕估值泡沫风险
尽管部分加密初创企业正为2025年进行融资筹备,但业内对其依赖不切实际估值的行为提出质疑。To董事警告称:"许多项目基于对未来现金流的过度预期进行融资,这种做法存在重大风险。"随着市场日趋成熟,行业共识表明:缺乏明确用户基础和可持续盈利模式的项目将面临生存危机。这标志着投资逻辑已从"增长潜力"转向"实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