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货币行业迎来重大政策转向
在一项被加密支持者称为里程碑式的行动中,特朗普总统签署行政令,禁止联邦机构施压银行切断对整个行业的服务——这种被批评者称为"扼喉行动2.0"的策略正式终结。该政令标志着长期被金融体系拒之门外的企业(尤其是数字资产行业)取得决定性胜利,但法律分析师警告称,监管机构仍可能以风险管理为幌子针对个别企业。
政策背景
多年来,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持续施压银行拒绝为涉及加密货币交易的客户提供服务。特朗普签署名为《保障全体美国人公平银行服务》的行政令,明确禁止此类行为。不过加密货币分析师尼克·卡特警告,银行可能继续以业务风险为借口,非法掩盖出于政治动机的服务拒绝。
扼喉行动2.0的终结
虽然官方从未承认存在批评者描述的"扼喉行动",但在2023年初,随着银门银行、Signature银行和硅谷银行接连倒闭,风险投资家尼克·卡特等人指控美国监管机构正通过非正式手段施压银行切断与加密企业的合作。他们列举了账户无故关闭、加密风险监管警告,以及银行与加密机构合作面临更严格审查等证据。
新签署的反金融排斥行政令被视作美国加密社区的胜利。政令核心条款明确:"美国政策保障任何公民不因宪法或法律保护的信仰、从属关系或政治观点被剥夺金融服务,禁止将政治化或非法的金融排斥作为压制这些信仰、从属关系或政治观点的工具。银行决策必须基于个体化、客观和风险本位的分析。"
政策保护范围
该政令不仅针对加密货币领域,还提及奥巴马时期的"扼喉行动"——支持者称该行动曾针对政治对手(官方称其初衷是打击诈骗)。加密社区指控,在所谓的拜登时期"扼喉行动2.0"中,部分对冲基金等机构仅因涉及数字资产就被银行拒之门外。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客户往往未获知服务拒绝的真实原因。Coinbase首席法务官保罗·格雷瓦尔指出,不涉及加密业务的企业从未遭遇类似问题。卡特参议员、辛西娅·卢米斯等人士通过《信息自由法》获取的文件,揭露了主要源自FDIC的违规操作。
监管体系革新
加密货币倡导者凯特琳·朗特别指出,政令创设了由小企业管理局(SBA)这一非银行监管机构作为监督主体。这个制度设计表明白宫对现有监管体系(美联储、货币监理署和FDIC)的不信任。值得关注的是,被任命执掌SBA的凯利·洛夫勒是比特币支持者,这被认为能更好保护加密企业利益。
朗同时强调,政令全文未出现"加密货币"字样,而是采用"政治化或非法金融排斥"的宽泛定义。这种定义的边界模糊性引发尼克·卡特的审慎评价——他认为核心问题在于银行可能将"服务政治敏感但守法的实体"视为风险,继而做出排斥决定。
政策潜在漏洞
卡特援引卡托研究所学者观点,区分了政府主导型与商业决策型金融排斥。前者基于政治偏好施压银行,后者源于客户无法支付服务费或股东反对等商业因素。卡特担忧新政下,银行仍可能将"监管压力导致的合规成本增加"包装成商业决策,继续排斥特定客户。
他建议解决方案应聚焦监管透明化:要求银行及时准确说明终止服务的原因,取消"机密监管信息"的遮挡,并通过制度激励银行保持问责透明度。但目前政令仍为银行保留了决策空间,可能难以杜绝政治动机的金融排斥伪装成商业行为。
尽管卢米斯参议员已宣布"扼喉行动2.0永远不会重演",但卡特认为要实现彻底根治,仍需推进其提出的改革方案。他强调:"银行需要保留关闭账户的权利以避免服务无利可图或高风险客户,但必须建立更透明的问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