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选
我的自选
查看全部
市值 价格 24h%
  • 全部
  • 产业
  • Web 3.0
  • DAO
  • DeFi
  • 符文
  • 空投再质押
  • 以太坊
  • Meme
  • 比特币L2
  • 以太坊L2
  • 研报
  • 头条
  • 投资

免责声明:内容不构成买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以太坊十年成就与未竟之业

2025-07-31 01:04:52
收藏

维塔利克·布特林:采用率不等于进步——当今以太坊系统是否真正实现了自治?

核心观点

在ETHCC 2025大会上,以太坊联合创始人维塔利克·布特林质疑当前以太坊生态是否仍坚持通过去中心化实现用户赋权的初心。多数应用仍受管理员密钥、中心化界面和升级权限控制,使得去中心化成为有条件的存在而非默认状态。通过"退出测试"和"内部攻击测试"等标准检验,大多数Layer-2网络、去中心化应用和DAO仍未能通过基础去中心化考核。隐私保护、退出权利和治理公平性在整个技术栈中依然薄弱,对可信中介和链下基础设施的依赖日益加深。专家们一致认为,以太坊下一阶段必须聚焦于可执行用户自由,而非仅关注采用率指标或技术创新。



以太坊核心使命仍需捍卫

7月30日,以太坊迎来十周年纪念。这个已成长为全球区块链基础设施核心的平台,支撑着数千个应用工具和数字经济体。但布特林在主题演讲中强调,广泛采用远远不够,真正的问题在于以太坊是否仍服务于创立初衷。

布特林呼吁开发者重新审视去中心化的本质。他指出当前许多项目仅停留在概念层面,例如虽然构建于以太坊的去中心化应用,若开发团队仍掌握升级机制控制权,用户就始终依赖中介机构。真正的去中心化必须转化为用户可依赖的实际效果,正如密码学家菲利普·罗格威所言——密码学是道德契约而不仅是技术领域。



用户增长伴随权力鸿沟

如今以太坊承载着全球三分之二去中心化金融活动,支撑主要稳定币和NFT交易,这种规模在2015年难以想象,但也带来了新的权衡取舍。最显著的变化是参与主体的转变:金融机构、国家关联实体和大型协议运营商正取代独立开发者成为主要影响力量。多数头部DeFi应用仍通过管理密钥或代理升级权运作,使内部决策能单方面改变智能合约或冻结资金。

法律合规框架的影响同样改变着运营模式。自2022年Tornado Cash制裁事件后,多个基础设施提供商已引入包括RPC级限制、交易筛查和区域访问控制等过滤机制。这些变化发生在协议层之外,却直接影响用户体验,形成协议层去中心化而全栈中心化的分层体系。



多数系统未通过基础测试

布特林提出三个关键评估标准:

1. 退出测试:开发团队消失后协议是否仍全功能运行

2. 内部攻击测试:单点故障可能造成的破坏程度

3. 可信计算基础:系统安全运行所需信任的基础设施层级

2025年的现实是:约60%Layer-2网络保留着无需用户广泛同意的升级机制;超70%dApp前端依赖中心化托管;三分之一DAO项目中80%投票权由少数大额持币者掌控。隐私工具同样局限——90%案例中交易模式仍可追溯,钱包等基础设施持续收集用户数据。



隐私必须成为基础设置

布特林强调隐私应成为网络基础预期而非可选功能。当前大多数钱包和链上交互仍暴露元数据,需要将ZK证明等工具设为默认标准。前端访问同样存在风险——依赖单一网站或API意味着该接口一旦失效用户即丧失系统访问权。布特林建议采用IPFS等内容寻址存储技术构建去中心化内容分发网络。

治理机制仍是关键弱点。基于代币权重的投票模式易被资本捕获,需要探索二次方投票等替代方案。这些实验性机制旨在创建更能抵抗权力集中的治理结构。



专家论自由与治理前景

五位生态领袖对用户赋权现状提出尖锐观察:

- 基础设施控制权:多数协议仍依赖可升级合约,用户控制形同虚设

- 边缘去中心化:验证者中立性和无摩擦退出能力正在弱化

- 隐性中心化:MetaMask等工具在RPC层保持中心化控制

- 交易自主权:抢跑交易等问题使用户失去结果控制权

- 治理集中化:L2联盟和验证者联盟正复制Web2封闭模式

专家们提出关键检验标准:用户能否自由退出、分叉和重建?权力能否随时间重新分配?下个十年将取决于以太坊能否在所有层级落实可执行的自由,而非仅追求性能提升。

免责声明:

本网站、超链接、相关应用程序、论坛、博客等媒体账户以及其他平台和用户发布的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第三方平台及平台用户。百亿财经对于网站及其内容不作任何类型的保证,网站所有区块链相关数据以及其他内容资料仅供用户学习及研究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等其他领域的建议和依据。百亿财经用户以及其他第三方平台在本网站发布的任何内容均由其个人负责,与百亿财经无关。百亿财经不对任何因使用本网站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负责。您需谨慎使用相关数据及内容,并自行承担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进行研究、审查、分析和验证。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