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币作为加密货币中的一个独特类别,以其与法定货币的挂钩机制,成为了数字货币市场中的“避风港”。与传统的波动较大的加密货币不同,稳定币通过与美元、欧元等法定货币的1:1挂钩,或者通过算法调节供应量,来保持其价值的相对稳定。本文将详细介绍稳定币的概念、工作原理及其为何能有效维持价值稳定,帮助投资者理解这一重要的加密货币工具,以及它在数字金融世界中的应用场景。
何为稳定币?“稳”在哪儿?
刘英:稳定币是一种特殊的加密货币。所谓的特殊,其实就是它锚定的资产,可能是法定的货币,也可能是黄金。当然法定的货币可能是美元、人民币、港币等货币,也有锚定算法的稳定币这几种类型。稳定币的核心设计目标是通过锚定特定的资产,采用特定的机制,来维持币值稳定,在价格剧烈波动的加密市场上面来充当价值尺度和交易媒介的作用。
稳定币是解决加密货币价格剧烈波动的问题,这是它的本原。因为比特币这种加密货币的价格经常暴涨暴跌,有时会有争议。稳定币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面发展起来的。我们也把稳定币理解为连接中心化的现实世界和去中心化的加密世界的一个桥梁或纽带。
稳定币到底稳在哪里?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一是稳在价值。它通过1:1的法定货币,比如Circle发行的USDC,就是1:1的。(发行者)要发行20万个稳定币,就要先存上20万美元作为储备资产。由于锚定了美元或美债,它价格就相对稳定。当然,稳定是指对应的法币或者相关的一些资产,而法币本身价格的波动或者债券本身,包括黄金价格本身的波动,这些对应资产的价格的波动,稳定币本身其实是控制不了的。
二是稳在技术。因为稳定币是在公链上去跑的,所以稳定币在区块链上面实现的交易是不可篡改的,而且是实时结算的,所以它具有可追溯、可查询,不可修改的稳定的特征。
三是稳在监管上。无论是欧美、日韩还是中国香港都有监管的法律法规,或者出台或者正在出台当中。由于有百分之百的现金或者债券或者资产的储备对应,而且有定期的审计保持透明度,这些都能够保持稳定币的稳定可靠,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所以稳在这几个方面。
总之,稳定币的稳本质上是通过法定资产的抵押,超额加密资产担保或是算法的调控,来实现价格的锚定,并在监管框架下实现兑付的信用。它的核心价值在于为加密经济提供避风港或者是高效的支付工具。
现实当中我们要警惕,比如储备的资产是不是够的、是不是够透明以及监管的差异性。投资者当然应注重发行方的资质以及储备审计报告等。
支撑稳定的三种模式揭秘
稳定币保持价值稳定的方法可以分为三大类:法币抵押型、加密抵押型与算法型。法币抵押型稳定币通过在银行或托管机构持有与发行币等值的法币储备实现一枚币对应一单位法币。持有人按规则可以将稳定币兑换回等值法币,如 USDC 和 USDT 通过这种方式维护挂钩关系,其价格通常维持在一美元附近。
加密抵押型稳定币则以加密资产作为担保,通常采用超额抵押机制以应对价格波动。例如 MakerDAO 的 DAI 就是通过用户锁定 ETH 或其他加密资产为抵押,并在市场波动时按智能合约自动清算抵押品,从而维护 DAI 与美元之间的挂钩。
算法型稳定币没有真实储备,而依赖算法和智能合约根据市场供需动态调整币的发行与销毁。例如在币价高于一美元时增发币,币价低于一美元时销毁币,以此控制币价接近目标价格。这类机制虽提高去中心化程度,但在市场剧烈波动时可能失效,曾有 TerraUSD 崩盘的案例,币值剧降导致系统崩溃。
此外还有以商品如黄金或油作为抵押的商品抵押型稳定币,但此类模式目前在市场规模中占比较小。
挂钩机制如何维护币值?经济与技术背后的运行逻辑
无论是哪种挂钩机制,稳定币维稳依赖于市场参与者根据价格偏离采取行动,形成套利机制。当稳定币价格高于挂钩目标时,套利者倾向于发币获利冲低价格;若价格低于目标,则通过赎回或曲线机制购入币以推高价格。
法币型稳定币则通过持有人赎回机制形成价格压制。如果一枚 USDC 可以兑换一美元,持有人不会愿以高于一美元买入;若价格低于一美元,则有人愿意赎回。这种供需与兑换机制形成自然平衡。
加密抵押型由智能合约管理,当抵押品市值跌破设定比例时系统自动清算抵押,从而维持币值。算法型则完全依赖代码,当需求增强时增发,当需求下降时销毁,从而调节价格,但若信心崩塌或市场极端波动,系统可能无法响应,从而引发失去挂钩的情况。
机构监管报告指出算法型稳定币在信任流失时可能陷入“死亡螺旋”:币价下跌触发销毁,但市场参与者持续抛售,使币值进一步下滑,最终崩盘。
总结
综上所述,稳定币是一类旨在保持币值与参照资产挂钩的加密资产。它们借助法币或加密资产储备或算法机制维持价值稳定,与法币在发行主体、流通渠道与适用范围上存在明显差异。它们支持锁定价值、链上交易与跨境支付应用,对于 DeFi 用户和国际交易场景有较大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