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选
我的自选
查看全部
市值 价格 24h%
  • 全部
  • 产业
  • Web 3.0
  • DAO
  • DeFi
  • 符文
  • 空投再质押
  • 以太坊
  • Meme
  • 比特币L2
  • 以太坊L2
  • 研报
  • 头条
  • 投资

免责声明:内容不构成买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LayerX AI以1亿美元B轮融资掀起企业后台办公革命

2025-09-02 07:40:39
收藏

LayerX AI以1亿美元B轮融资革新企业后台运营

在这个技术革新以前所未有速度重塑产业格局的时代,人工智能与传统商业运营的融合已从奢侈品变为必需品。对于数字经济的敏锐观察者而言,理解AI如何改变商业基础架构具有重要价值。总部位于日本的初创企业LayerX AI正在企业后台运营这一常被忽视却至关重要的领域掀起变革浪潮。凭借1亿美元的B轮融资,LayerX将彻底重塑日本乃至全球企业的核心行政管理模式,推动效率与创新双提升。

企业自动化领域的颠覆者

LayerX近期完成1亿美元B轮融资,由美国基金Technology Cross Ventures(TCV)领投——这也是该机构首次投资日本初创企业。这家由连续创业者Yoshinori Fukushima于2018年创立的企业,始终致力于解决日本企业体系中根深蒂固的效率问题。

LayerX AI的战略核心在于自动化处理财务、税务、采购及人力资源部门的日常基础工作。其AI驱动的解决方案不仅能实现渐进式改进,更能通过根本性变革释放人力资本,使其专注于更具战略价值的工作。据悉,这家成立仅七年的企业估值已跻身日本同期初创企业最高行列。

日本企业为何急需AI自动化?

多重因素正在形成完美风暴,推动日本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

老龄化与劳动力短缺:严峻的人口结构问题导致劳动力持续萎缩,自动化基础工作成为维持生产力的关键。

生成式AI的崛起:GenAI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文件生成到数据分析等复杂流程自动化提供了全新可能。

2023年电子发票改革:政府推行的电子发票政策迫使企业实现财务流程数字化,暴露了传统人工系统的缺陷。

尽管需求明确,但企业数字化转型成功率仅16%,传统行业甚至低至4%-11%。领导力不足、抗拒变革的企业文化以及数字人才匮乏是主要障碍。LayerX通过直观的AI原生平台有效降低应用门槛,为企业后台自动化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LayerX的核心技术矩阵

该公司的成功源于其完整的AI驱动平台体系:

Bakuraku:旗舰平台已服务15,000余家企业,涵盖一风堂、欧姆龙、帝国酒店等知名客户。其AI驱动的"自动录入与文档拆分"等功能持续升级,提供费用管理、发票处理、企业信用卡等全流程解决方案。

Alterna:与三井物产联合开发的零售数字证券投资平台,展现LayerX在金融科技创新方面的实力。

Ai Workforce:面向三井物产、三菱UFJ银行等大型企业的生成式AI解决方案,专为复杂数据环境设计。

创始人透露,Bakuraku SaaS平台的开发灵感源于发现日本企业纸质发票处理的效率瓶颈。这一洞察与AI原生体验的结合,使其迅速获得包括三菱UFJ银行在内的战略合作。

日本初创企业的新标杆

LayerX的发展轨迹令人瞩目:

客户增长:2024年2月突破1万家客户,2025年4月达1.5万家,企业客户占比持续提升。

团队扩张:员工数从2023年10月的220人增至2025年7月的430人。

营收里程碑:年经常性收入预计以破纪录速度突破6800万美元,较日本SaaS行业历史最快纪录提前三年达成。

展望2030财年,LayerX目标实现6.8亿美元年收入,其中半数将来自AI代理业务。公司计划2028年将团队扩展至千人规模,巩固其在科技生态中的领先地位。

1亿美元B轮融资的战略意义

本轮融资将加速产品开发与市场拓展,重点投入AI代理及AI增强型BPO服务。三菱UFJ创新合伙、JAFCO集团等顶级投资机构的参与,彰显了市场对其解决日本经济技术挑战能力的认可。

LayerX的案例证明,针对系统性痛点的创新方案能吸引全球资本并实现跨越式增长。这家企业不仅是成功的初创公司,更是AI解决实际商业问题的先锋代表,其发展轨迹预示着企业效率与数字创新的未来图景。

免责声明:

本网站、超链接、相关应用程序、论坛、博客等媒体账户以及其他平台和用户发布的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第三方平台及平台用户。百亿财经对于网站及其内容不作任何类型的保证,网站所有区块链相关数据以及其他内容资料仅供用户学习及研究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等其他领域的建议和依据。百亿财经用户以及其他第三方平台在本网站发布的任何内容均由其个人负责,与百亿财经无关。百亿财经不对任何因使用本网站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负责。您需谨慎使用相关数据及内容,并自行承担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进行研究、审查、分析和验证。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