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融管理局对稳定币发行机构的号召引发了一场现代版淘金热,77家背景各异的企业纷纷参与角逐。然而监管机构已启动严格的筛选程序,旨在甄别真正可行的项目与空有抱负的申请者,以确保市场稳定性。
事件概要
截至8月31日,香港金管局共收到77份稳定币牌照意向申请。申请方包括银行、金融科技公司、资产管理机构、Web3初创企业及国有企业。由于监管机构需对提交材料进行严格审查,2025年前不会发放任何牌照。
多元化申请阵容
根据当地媒体9月1日的报道,香港金管局确认在8月31日截止日期前收到77份稳定币发行人牌照制度的意向申请。申请者不仅来自加密行业常规参与者,更涵盖传统银行、大型支付处理商、资产管理机构乃至Web3初创企业在内的大型联合体。
为强调审查过程的严谨性,监管机构立即制止市场猜测,拒绝透露任何申请方信息,并明确表示意向申请仅是第一步,远非获批保证。
重量级参与者浮出水面
虽然金管局对正式申请名单严格保密,但此前报道已透露部分行业巨头参与其中。申请方包括渣打银行等全球性金融机构,以及蚂蚁集团等金融科技巨头。
最具指标意义的是中国石油等国有企业的参与。这家能源巨头已公开披露关于使用稳定币进行跨境结算的可行性研究。这种多元化格局揭示了一个关键事实:这场竞赛不仅关乎原生加密企业,更涉及谁将主导国际贸易数字支付基础设施的下一阶段发展。
审慎推进的监管进程
尽管申请热情高涨,香港的牌照审批流程实际上处于冻结状态。《稳定币条例》虽已于8月1日生效,但金管局已明确表示2025年前不太可能发放许可。
副总裁陈维民公开解释称,审查复杂申请需要处理"繁重工作量",该过程需要进行大量尽职调查。监管机构正系统梳理77份意向申请,这个严格筛选程序旨在确保首批获牌机构不仅具备专业技术能力,还需拥有可靠的储备金支持、完善的反洗钱机制以及稳健的运营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