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投资者转向成熟加密企业IPO
10月4日发布的研究显示,华尔街投资者正从早期加密货币投资转向准备首次公开募股的成熟企业。加密金融服务公司Matrixport发现,目前处于IPO筹备阶段的企业总估值超过2000亿美元,这些上市计划可能募集300亿至450亿美元新资金。
机构偏好转向合规企业
这一转变反映出机构投资者越来越青睐具有成熟收入模式的受监管企业。Matrixport指出,比特币矿工和早期持有者的持续抛售抵消了交易所交易基金的流入,降低了市场波动性。这种环境使得早期山寨币对风险偏好型投资者吸引力下降,同时为成熟的加密基础设施公司创造了机会。
近期案例包括加密交易所Kraken在2025年9月以150亿美元估值融资5亿美元。另据报道,托管资产达9030亿美元的BitGo已申请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这家总部位于帕洛阿尔托的公司为全球100个国家的4600家机构和110万用户提供服务。
资本形成吸引金融机构
IPO趋势的重要性在于,它为加密企业提供了接触传统资本市场的机会和监管认可。上市要求经过审计的财务报表、完善的治理结构和可持续的收入来源,这创造了机构投资者在投入大额资金前所需的透明度。
2025年已有数家大型加密企业成功完成公开上市。稳定币发行商Circle和交易所运营商Bullish共募集11亿美元,其中Bullish股价上涨两倍,达到130亿美元估值。eToro、Galaxy Digital和Exodus等公司也于今年进入公开市场。
IPO热潮不仅限于交易所领域。托管服务商、稳定币发行机构和机构交易平台都在筹备上市文件。根据市场研究预测,加密货币托管软件市场规模将从2025年的46.4亿美元增长至2034年的157.5亿美元,反映出在当前政策环境下监管明晰化带来的机构参与度提升。
传统金融机构面临转型压力
传统金融机构面临提供加密服务的竞争压力。美国合众银行在监管政策调整后重新推出数字资产托管服务,德意志银行计划2026年通过与加密基础设施提供商合作开展托管业务。这些举措验证了成熟托管公司的商业模式。
基础设施企业重塑市场格局
加密企业IPO浪潮代表着数字资产公司与传统金融整合方式的根本转变。摩根大通分析师认为机构采用仍处于早期阶段。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加密货币衍生品机构未平仓合约创下历史新高。安永调查显示85%的企业已在2025年配置数字资产或计划配置。
这种机构动能更有利于基础设施公司而非投机性山寨币。Bullish交易所股价自IPO以来上涨45%,显示出投资者对受监管加密平台的兴趣。若该交易所今年晚些时候获得纽约监管机构颁发的BitLicense,可能会获得更多关注。摩根大通对该股保持中性评级,目标价50美元。
市场周期特征发生变化
这一趋势也改变了投资者对加密市场周期的认知。行业观察家预测2025年不会出现所有代币齐涨的传统山寨币季节。相反,只有获得机构支持或获批交易所交易基金的山寨币可能表现优异。这种"有背书的山寨季"更青睐监管明确的代币而非纯投机资产。
多个交易所交易基金申请正在等待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10月裁决。包括莱特币、Solana、XRP、狗狗币和Cardano在内的申请面临本月截止期限。这些产品的获批可能开辟更多机构通道,同时将焦点保持在受监管产品而非未经审查的山寨币上。
竞争格局将要求加密企业通过服务产品和运营韧性实现差异化。公开市场的成功取决于展示跨市场周期的可持续增长能力。拥有托管费、交易佣金和机构服务等多元化收入来源的企业,比仅依赖零售交易的公司更具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