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加密货币政策新动向:比特币、以太坊或将被归类为非证券型代币
香港货币当局发布加密货币监管框架
香港货币当局近日发布了一份关于加密货币和稳定币的咨询报告,进一步明确了监管政策方向。根据报告内容,比特币(BTC)和以太坊(ETH)有望被归类为非证券型代币。
香港加密创新基金(HKIEF)通过官方渠道发布了香港加密货币监管框架的预期方案。根据该基金披露的信息,证券型代币将依据现行香港证券期货法进行监管,相关交易所将负责对证券型代币的监管工作。其中,泰达币(USDT)和USD Coin(USDC)将被归类为证券型代币。
对于非证券型代币,现行反洗钱(AML)法律将授权交易所进行监管。此外,提供非证券型代币服务的交易所除了需要获得虚拟资产服务提供商(VASP)牌照外,还必须取得信托牌照。基于此,比特币和以太坊等将被归类为非证券型代币。
2024年5月31日后未持牌交易所将无法运营
香港货币当局预计,自2024年5月31日起,未获得VASP牌照的交易所将不被允许继续提供服务。
此前,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于今年2月发布了一份36页的加密货币和稳定币咨询报告。该报告特别关注与法定货币挂钩的稳定币,提议对相关活动实施正式监管,并分享了预期的监管范围和具体要求。
金管局强调:"适当的监管环境将有助于解决与稳定币相关的金融稳定性风险,并促进行业的有序和可持续发展。"
监管原则:相同活动,相同监管
当局将按照"相同活动,相同监管"的原则,对稳定币相关的治理、发行、稳定化、钱包等核心事项实施监管。具体措施包括:
1. 要求通过准备金对稳定币价值进行完全担保,并确保赎回保证;
2. 规定准备金资产必须具有高流动性和质量;
3. 禁止算法型稳定币;
4. 建立涵盖所有权、治理、运营、财务资源要求、风险管理、反洗钱/反恐融资、用户保护、定期审计和披露要求的综合监管体系。
监管适用范围
监管措施将适用于以下主体:
1. 在香港境内开展受监管活动的实体;
2. 积极向公众宣传受监管活动的实体;
3. 开展与港元价格挂钩的稳定币相关受监管活动的实体。
货币当局表示,已就该咨询收到来自个人、私营企业和公共机构等共58份意见书。

交易所
交易所排行榜
24小时成交排行榜
人气排行榜
交易所比特币余额
交易所资产透明度证明
资金费率
资金费率热力图
爆仓数据
清算最大痛点
多空比
大户多空比
币安/欧易/火币大户多空比
Bitfinex杠杆多空比
新闻
文章
大V快讯
财经日历
专题
ETF追踪
比特币持币公司
加密资产反转
以太坊储备
HyperLiquid钱包分析
Hyperliquid鲸鱼监控
索拉纳ETF
大额转账
链上异动
比特币回报率
稳定币市值
合约计算器
账号安全
资讯收藏
自选币种
我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