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选
我的自选
查看全部
市值 价格 24h%
  • 全部
  • 产业
  • Web 3.0
  • DAO
  • DeFi
  • 符文
  • 空投再质押
  • 以太坊
  • Meme
  • 比特币L2
  • 以太坊L2
  • 研报
  • 头条
  • 投资

免责声明:内容不构成买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AMD股价因押注OpenAI挑战英伟达AI芯片市场霸主地位而飙升

2025-10-07 02:55:00
收藏

AMD与OpenAI达成史上最大AI芯片合作协议

AMD本周一宣布与OpenAI达成60亿瓦特GPU供应协议,创下其人工智能领域最大单笔交易。根据协议条款,OpenAI有权认购1.6亿股AMD股票(约占公司股份10%),而AMD则承诺自2026年底开始交付下一代Instinct MI450芯片。

此次合作恰逢Nvidia两周前刚宣布与OpenAI达成100亿美元、100亿瓦特算力的合作协议。OpenAI采用双供应商策略实为风险对冲之举——这家ChatGPT制造商为实现基础设施目标共需160亿瓦特算力,在GPU持续短缺的市场环境中,仅依赖Nvidia存在重大风险。

资本市场的激烈反应

AMD首席执行官苏姿丰将此次合作称为"全球最雄心勃勃的AI基础设施建设项目"。CNN报道称,该交易采用期权结构,AMD的收益直接与履约情况挂钩——随着OpenAI的算力需求从10亿瓦特逐步提升至60亿瓦特,AMD将分批获得股票认购权,同时设置了最高每股600美元的股价触发机制。

市场反应迅速:AMD股价周一开盘报226美元,较上周五收盘价164.67美元暴涨37%,创下18个月新高。截至发稿,股价虽回落至207美元,单日涨幅仍超25%。而Nvidia股价则因此消息下跌1%。

成本压力催生行业变局

据彭博社数据,OpenAI正以空前速度消耗资金,预计2025年营收达127亿美元的同时亏损仍将高达数十亿。目前Nvidia占据数据中心AI加速器市场70%-95%份额,其高端芯片价格令OpenAI不得不寻求更经济的替代方案。

AMD的MI450系列在规格上颇具竞争力:内存容量超越Nvidia Blackwell芯片,大型语言模型基准测试表现不相上下。但硬件只是成功的一半——AMD的ROCm软件平台(对标Nvidia CUDA)仍是其最大软肋。

软件生态决定竞争格局

CUDA历经18年发展已成为行业标准,拥有500万开发者和与PyTorch、TensorFlow等主流AI框架的无缝集成。反观开源的ROCm平台,其开箱即用体验饱受诟病。SemiAnalysis近期测试发现,AMD MI300X芯片需大量调试才能运行标准模型,研究人员直指其软件"漏洞百出"。

这解释了为何AMD不惜以股权为筹码争取合作。当Nvidia凭借CUDA可靠性获得溢价时,AMD只能通过联合开发承诺和期权激励来增强吸引力。

芯片军备竞赛全面升级

行业竞争正日趋白热化:埃隆·马斯克的xAI计划斥资120亿美元为孟菲斯超级计算机采购Nvidia GPU;谷歌持续研发TPU;亚马逊力推Trainium芯片;而OpenAI据传正与博通合作开发价值100亿美元的定制推理芯片"Titan XPU",目标2026年投产。

经济账推动着这场变革:单个Nvidia GB300 NVL72机柜价值约300万美元。OpenAI的基础设施蓝图需要230亿瓦特算力,意味着数千亿美元的硬件成本。定制芯片和AMD等替代供应商可使每个计算单元节省30-50%成本。

市场份额争夺战刚刚开始

对AMD而言,赢得OpenAI订单标志着其多年追赶终获认可。上季度数据中心业务收入达32.4亿美元,同比增长14%。但若ROCm无法达到CUDA的稳定性,这一标志性胜利恐难转化为更大市场份额。

如今OpenAI持有AMD 10%股份并参与高层决策,软件短板或有望加速补齐。不过对大多数客户而言,他们难享此等深度合作优势。现阶段,Nvidia仍保持着80%的市场份额和溢价能力——至少暂时如此。

免责声明:

本网站、超链接、相关应用程序、论坛、博客等媒体账户以及其他平台和用户发布的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第三方平台及平台用户。百亿财经对于网站及其内容不作任何类型的保证,网站所有区块链相关数据以及其他内容资料仅供用户学习及研究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等其他领域的建议和依据。百亿财经用户以及其他第三方平台在本网站发布的任何内容均由其个人负责,与百亿财经无关。百亿财经不对任何因使用本网站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负责。您需谨慎使用相关数据及内容,并自行承担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进行研究、审查、分析和验证。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