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选
我的自选
查看全部
市值 价格 24h%
  • 全部
  • 产业
  • Web 3.0
  • DAO
  • DeFi
  • 符文
  • 空投再质押
  • 以太坊
  • Meme
  • 比特币L2
  • 以太坊L2
  • 研报
  • 头条
  • 投资

免责声明:内容不构成买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DeFi无须畏惧"西装革履的加密玩家"

2025-08-01 23:15:50
收藏

观点:加密运动的文化基因与DeFi的转型之路

加密运动源于对传统金融体系的文化性反叛,其核心理念认为透明度、去中心化和代码能够构建比2008年金融危机更优越的金融体系。比特币的诞生本质上是针对传统金融守门人的一场革命——这些机构曾榨干了市场的全部价值。

十五年过去,虽然这种精神内核依然重要,但行业格局已发生巨变。如今贝莱德集团已成为比特币第二大持有方,仅次于其神秘创始人中本聪。与此同时,几乎所有主流资产管理机构都通过比特币、以太坊以及代币化私募信贷、国债等现实世界资产(RWA)布局加密领域。

DeFi的信任困局

去中心化金融(DeFi)却是个例外。尽管其设计初衷是实现普惠金融自由,但极端投机文化、模因币狂欢和不可持续的炒作循环,使得多数圈外人仍将其视为赌场。在这个新阶段,DeFi亟需重塑形象——关键是要承认,那些曾被视作"解药对立面"的传统机构,恰恰是其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密行业仍面临严重的信任赤字。最新数据显示,38%的非加密投资者因市场波动性和准入门槛而拒绝参与;美国加密货币渗透率已从2022年的33%降至28%,63%的美国人明确表示不信任现有加密投资产品。这种信任危机在DeFi领域尤其严峻,2022年行业地震叠加持续存在的欺诈事件,使得构建稳定、结构化且具备流动性的体系成为当务之急。

传统资本的破壁效应

华尔街及其加密新贵(戏称"西装加密族")正在为DeFi注入真实价值。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代币化现实世界资产(RWA)赛道:其市值已从2024年6月的115亿美元飙升至240亿美元,其中私募信贷(占58%)和代币化美债(占34%)构成主体。VanEck预测2025年底RWA市场规模将突破500亿美元。

这些传统资产带来了熟悉的操作范式、更低波动性和更强抵押设计,为谨慎的投资者架设了从传统金融通向DeFi的桥梁。值得注意的是,这轮增长完全由基础设施开放性、流动性增强和交易便利性驱动,而非网红营销或模因币狂热。这种资本流动正是DeFi发展亟需的养分。

机构化时代的DeFi进化

DeFi正逐渐达到机构级标准:更简洁的用户体验、合规友好的框架、稳定且可编程的收益(多数情况下跑赢传统基准)。Artemis与Vaults联合报告揭示,Morpho、Spark等协议正将收益机制无缝嵌入金融科技应用,形成"隐形DeFi"趋势——2025年6月,抵押借贷平台总锁仓量(TVL)已突破500亿美元。

Coinbase信贷业务是另一典型案例:通过链上系统发放超3亿美元BTC抵押贷款,多数用户甚至感知不到区块链技术的存在。当明晰的监管框架遇上此类创新,传统金融与DeFi的融合将呈现机遇而非威胁。

平衡之道的未来图景

这绝不意味着放任传统机构主导游戏规则。如果区块链应用仅停留在中心化许可系统,那不过是传统金融换了个马甲。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在保持去中心化本色的前提下,构建与"西装加密族"平等共生的生态。

机构参与注定会让DeFi减少暴富神话、增加合规成本,但这是建立抗脆弱系统的唯一路径。当一条推文就能引发市场崩塌的时代终结时,接纳传统资本带来的繁荣未来,或许正是DeFi成熟的必经之路。

免责声明:

本网站、超链接、相关应用程序、论坛、博客等媒体账户以及其他平台和用户发布的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第三方平台及平台用户。百亿财经对于网站及其内容不作任何类型的保证,网站所有区块链相关数据以及其他内容资料仅供用户学习及研究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等其他领域的建议和依据。百亿财经用户以及其他第三方平台在本网站发布的任何内容均由其个人负责,与百亿财经无关。百亿财经不对任何因使用本网站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负责。您需谨慎使用相关数据及内容,并自行承担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进行研究、审查、分析和验证。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