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比特币ETF完成实物申赎机制升级
全球规模最大的比特币ETF刚刚完成了基金份额申赎机制的革新。自上市以来吸金超200亿美元的黑石集团IBIT基金,现已获得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批准,可进行"实物"申赎操作。根据SEC的批准文件,IBIT的授权参与商现在能够直接使用比特币兑换基金份额,而不仅限于现金交易。
现金申赎模式的局限性
在2024年1月现货比特币ETF获批时,SEC要求所有产品系列必须采用现金申赎机制。当投资者申购IBIT时,诸如花旗集团或瑞银等授权参与商会收取现金,再通过Coinbase平台购入等值比特币。赎回流程则相反:卖出ETF份额获得现金扩展阅读,Coinbase需抛售比特币完成资金兑付。
这种模式存在明显掣肘:每笔申赎业务都涉及法币转换环节,不仅产生交易成本和托管费用,更重要的是形成了税务摩擦。授权参与商无法灵活调配比特币库存,必须完成现金结算,这导致大型机构的买卖价差扩大,也使基金净值与比特币现货价格更容易出现跟踪误差。
实物机制的核心优势
新机制完美解决了这些问题。现在,当授权参与商需要交付价值1000枚比特币的基金份额时,可以直接从其自有储备中转出等值比特币。赎回流程同样简化:交还基金份额即可直接获得比特币,避免了强制平仓。
目前仅有四家机构获得这项特权:Jane Street、Virtu Americas、摩根大通证券和Marex。这些本就是ETF做市领域的巨头,如今他们能跳过法币环节,直接在IBIT的藏钱包之间划转比特币。
这意味着:更高效的库存管理、更快速的套利机会、更低的基础风险。IBIT的买卖价差有望进一步收窄——虽然目前ETF交易价格已十分接近净值,但实物结算机制将激励做商提供更具竞争力的报价。
税务优化与流动性提升
从税务角度看,现金赎回可能导致授权参与商抛售比特币时触发应税事件,而实物转移通常保持税务中性。对于管理资产负债表的机构而言,这是显著优势。部分ETF法律专家指出,这种机制还能规避虚售规则限制,因为赎回操作涉及的是资产转移而非现金循环。
虽然SEC的批文未明确所有细节,但这使得IBIT的运作模式更接近黄金ETF:基金份额由实物资产支撑,投资者可随时申赎标的资产(在本案例中即比特币)。
市场格局的重塑
IBit已在行业内占据主导地位,其资金净流入经常超过所有竞争对手的总和。通过降低授权参与商的摩擦成本,黑石集团可能进一步巩固领先优势。
更低的申购成本意味着做市商能提供更窄 bid-ask差,吸引更多二级市场交易量;更简洁的赎回流程则降低了退出成本,这对担心大规模's的机构尤为重要。这些优势将使IBIT成为默认的流动性池,竞争对手唯有获得实物申赎批准后才可能跟进。
尽管机制发生重大变革,普通投资者感受到的变化可能微微乎其微:IBIT的交易代码、费率结构保持不变。但在底层,更 tight spreads将为每笔交易节省基点,更优的税务处理降低了大型参与者的隐形成本。若授权参与商能更快周转库存,IBIT对比特币现货的跟踪误差有望继续缩小,强化其作为1:1替代品的市场定位。
更广泛的市场影响?在竞争对手获得同等特权前,预计IBIT将继续吸引更多资金流入。就比特币整体流动性而言,绕过法币环节的大规模托管转账可能提升资产周转率,并对冲ETF库存的衍生品市场产生连锁反应。
无论如何,黑石集团最终打造的是其最初构想的ETF形态:真正的实物比特币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