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选
我的自选
查看全部
市值 价格 24h%
  • 全部
  • 产业
  • Web 3.0
  • DAO
  • DeFi
  • 符文
  • 空投再质押
  • 以太坊
  • Meme
  • 比特币L2
  • 以太坊L2
  • 研报
  • 头条
  • 投资
70.00% 30.00%
利好
利空

免责声明:内容不构成买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Pyth Network暴涨76%:美国GDP数据上链引爆行情,比特币逼近11万美元大关,CRO、HYPE、ETH与XRP集体跳水|加密市场周报

2025-08-29 20:21:01
收藏

Pyth Network因美国GDP数据上链而价格飙升

在美国政府选择Pyth Network与Chainlink将GDP数据上链后,截至美国东部时间凌晨4:04,PYTH代币暴涨76%至0.2124美元。这一涨幅在普遍低迷的市场中显得尤为亮眼——比特币下跌近3%逼近11万美元支撑位,主流山寨币均大幅下挫。根据CoinMarketCap数据,过去24小时内Cronos(CRO)暴跌14%,Hyperliquid(HYPE)跌8.3%,以太坊(ETH)跌5.4%,XRP跌4.7%。其他跌幅居前的代币包括SPX6900(SPX)、Aerodrome Finance(AERO)和Raydium(RAY),分别下跌11.8%、9.2%和8.2%。

链上经济数据的里程碑

美国政府此举使Pyth Network交易量激增9,160%至23亿美元,推动该代币数月来首次突破0.20美元。这一举措标志着经济报告向基于区块链的透明化迈出历史性一步。Pyth Network已覆盖100多条区块链,600多个应用依赖其提供可信数据。

美国商务部选择Pyth Network进行链上经济数据验证与分发。2025年8月28日,@howardlutnick与@realDonaldTrump的联合声明成为去中心化应用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Chainlink同样被选中提供美国经济分析局(BEA)的数据源,显示官方统计去中心化的趋势正在加强。

PYTH价格显现趋势反转信号

公告发布后,PYTH价格图表显示其成功突破长期下降通道,暗示潜在趋势反转。该代币现同时站上50日与200日简单移动平均线(SMA),相对强弱指数(RSI)达72表明处于超买区域,蓝色MACD线突破橙色信号线进一步确认上涨动能。若买盘持续,PYTH可能测试0.25-0.28美元阻力区间,但短期回调可能性存在。

比特币价格在11万美元附近盘整

随着比特币价格接近11万美元支撑位,BTC/USD图表显示自2023年末以来其始终维持上升通道运行。尽管近期回调,整体结构仍保持看涨。当前价格略低于通道中线,50日均线105,800美元形成动态支撑,200日均线80,400美元则构成长期基础。RSI位于48中性区域,若守稳50日均线可能反弹至125,000-130,000美元通道上沿,反之或下探10万美元支撑。

Matrixport报告指出比特币盘整可能持续2-3周,而分析师Michaël van de Poppe预测短期内将下跌。值得注意的是,8月28日比特币现货ETF连续第四日净流入超1.78亿美元。

山寨币普跌:CRO大幅回撤,HYPE、ETH、XRP下挫

Coingecko数据显示加密市场总市值24小时内缩水3%至3.85万亿美元。CRO在特朗普媒体与Crypto.com宣布建立大型国库计划后飙涨,尽管单日回落14%至0.299美元,周涨幅仍达101%。其0.26%的TradingView占比率暗示当前回调或是下次冲高前蓄力。

HYPE价格在8月27日创下50.99美元历史新高后回调13.5%至44.21美元。链上数据显示某鲸鱼向Hyperliquid存入1000万USDC做多XPL。以太坊虽24小时下跌,仍坚守4300美元关键位,50日与200日均线呈看涨排列,RSI60显示健康动能。若4180美元支撑稳固,或再次测试4900美元阻力。

XRP面临下行风险

XRP在2.99美元斐波那契阻力位遇阻后跌破50日均线,现报2.88美元。RSI44显示动能不足,虽仍高于200日均线2.47美元,若无法收复3美元关口,可能进一步下探2.58美元支撑。

免责声明:

本网站、超链接、相关应用程序、论坛、博客等媒体账户以及其他平台和用户发布的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第三方平台及平台用户。百亿财经对于网站及其内容不作任何类型的保证,网站所有区块链相关数据以及其他内容资料仅供用户学习及研究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等其他领域的建议和依据。百亿财经用户以及其他第三方平台在本网站发布的任何内容均由其个人负责,与百亿财经无关。百亿财经不对任何因使用本网站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负责。您需谨慎使用相关数据及内容,并自行承担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进行研究、审查、分析和验证。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