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币付息或引发银行资金外流潮 重现上世纪80年代货币市场基金盛况
花旗集团未来金融负责人罗尼特·高斯在周一发布的报告中警告称,向稳定币存款支付利息可能引发银行资金外流浪潮,这与上世纪80年代货币市场基金的兴起如出一辙。
历史重演的风险
据《金融时报》报道,高斯将稳定币付息可能引发的资金外流与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货币市场基金的崛起相提并论。美联储数据显示,这些基金的规模从1975年的约40亿美元激增至1982年的2350亿美元,远超当时存款利率受严格监管的银行。1981年至1982年间,银行账户的取款额比新增存款多出320亿美元。
普华永道银行与资本市场咨询主管肖恩·维尔格茨同样指出,消费者转向高收益稳定币可能给银行业带来麻烦。他表示:"银行可能被迫更多依赖批发市场或提高存款利率,这将推高融资成本,最终导致家庭和企业获取信贷的代价更加昂贵。"
监管博弈白热化
《GENIUS法案》虽禁止稳定币发行方向持有者支付利息,但未将禁令延伸至加密交易所或关联企业。这一监管设定引发银行业强烈反应。由银行政策研究所牵头的多家美国银行业团体近期敦促监管机构填补所谓"监管漏洞",他们认为该漏洞可能间接允许稳定币发行方支付利息。
这些机构在联名信中声称,该漏洞可能扰乱美国企业和家庭的信贷流动,或导致传统银行体系面临6.6万亿美元存款外流风险。
加密行业强势回应
加密行业对银行业的担忧予以反驳,两大行业组织呼吁立法者拒绝填补"漏洞"的提案。这些组织警告称,相关修订将扭曲市场竞争格局,既压制创新又限制消费者选择权。
美国政府已成为锚定美元稳定币的主要支持者。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今年3月表示,将运用稳定币机制确保美元维持全球储备货币地位。他当时强调:"我们将深入研究稳定币监管框架,正如总统所要求的,必须保持美元作为世界主导储备货币的地位,而稳定币将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