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政治局势恶化对比特币挖矿基础设施的潜在威胁
过去几年间,全球地缘政治局势持续恶化。随着欧洲各国重新武装,第三次世界大战已成为笼罩欧亚大陆的真实威胁,这将直接影响该地区比特币(BTC)及其他加密货币挖矿基础设施的安全。
欧洲挖矿版图现状
数据显示德国占全球比特币算力的5%,挪威占比2%,而俄罗斯占比高达11%。若爆发全面战争,这些算力资源将面临直接打击或连带损害的风险。无论源于能源价格飙升、配给制度还是其他因素,欧洲大规模战争都可能导致该地区挖矿产能直接或间接下降。
这些挖矿设施普遍采用水电、风电、太阳能和地热等清洁能源,并与当地电网或供暖系统深度整合,使其具备准关键基础设施属性。挪威某城镇的案例显示,当本地矿场关闭后,居民年均电费支出暴涨300美元——该矿场原本承担着当地20%的电网费用,其关停导致整个社区能源成本飙升。
欧洲主要矿场分布
挪威作为欧洲最大挖矿枢纽,贡献全球约3%的比特币算力。Kryptovault公司在挪威北部设有多处设施,德国企业Northern Data虽总部位于法兰克福,但其运营的Lefdal矿场数据中心等设施也坐落挪威。
瑞典在与俄罗斯关系紧张背景下已将军费开支提升40%,该国拥有Northern Data的博登矿场等多处设施。加拿大Hive Blockchain公司同样在瑞典开展业务。芬兰则设有Terahash公司的"创世纪计划",该设施为1.2万人口城镇提供区域供暖,冬季为住宅供热,夏季供应热水,已成为实际意义上的关键基础设施。
德国方面,Terahash与工业园区的合作项目将光伏发电、电池储能与矿机相结合以稳定电网。奥地利电网与21Energy合作的试点项目则利用比特币挖矿消纳过剩可再生能源。冰岛自2013年迎来Genesis Mining首个矿场后,拉脱维亚、立陶宛等地也相继出现中小型挖矿设施。
俄罗斯矿场生态
西伯利亚的布拉茨克拥有前苏联地区最大数据中心之一,由BitRiver公司运营。尽管2022年遭美国OFAC制裁,该公司仍于2024年10月与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合作,向金砖国家扩展挖矿及AI计算业务。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旗下Gazpromneft在西北西伯利亚的油田利用伴生天然气发电挖矿,并与BitRiver合作建设矿场。
位于卡累利阿的俄罗斯矿业公司(RMC)正将2018年因美国制裁停产的俄铝金属工厂改造为比特币矿场,展现出制裁环境下产业转型的特殊路径。
战争阴云下的行业前景
欧洲若爆发大规模战争,挖矿产业可能向美国转移。但考虑到美国可能卷入欧洲战事乃至与中国、伊朗的冲突(两国分别占全球算力11.5%和4%),这种转移存在不确定性。二战期间美国西海岸曾遭攻击,第三次世界大战中同样可能成为打击目标。
若北美挖矿环境恶化,产业可能永久性迁往拉丁美洲和亚洲部分地区。萨尔瓦多、不丹等已开展国家层面比特币挖矿的国家,或将迎来西方矿工的大规模迁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