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平台下架Aster交易所引发交易量真实性争议
数据聚合平台DefiLlama于周日将衍生品交易所Aster从其列表中移除,原因是该平台报告的交易量与币安永续合约市场高度相似。此次下架发生之际,这家由YZi Labs(原币安孵化器)支持的交易所刚超越Hyperliquid,成为按交易量计算的去中心化交易所榜首。
关键信息
根据CoinMarketCap数据,Aster周一报告24小时交易量达417.8亿美元,是Hyperliquid 90亿美元交易量的四倍多。行业专家估算,虚假交易和夸大数据影响约25%的加密货币交易所,交易者可能为获得空投资格刷量,交易所也可能夸大指标吸引用户。未平仓合约数据则呈现不同景象:Hyperliquid以146.8亿美元领跑永续合约DEX,而交易量更高的Aster仅持有48.6亿美元。
数据平台质疑交易指标
DefiLlama创始人0xngmi在社交平台X宣布下架决定,称Aster的交易模式存在异常。该决定立即引发Aster支持者反对,指责数据平台存在中心化决策。而Aster的批评者则质疑该交易所的快速崛起是否反映真实市场活动。
Aster未回应置评请求。根据公司资料,该交易所已将其代币总供应量的53%分配给分阶段推出的空投活动。
行业专家揭露普遍乱象
Amberdata衍生品总监Greg Magadini表示,交易量操纵在加密市场仍普遍存在。他透露:"目前估计约四分之一的交易所受到虚假交易和夸大交易量的影响。"Magadini指出数据失真通常源于两类行为:交易者为获取奖励人为刷量,以及交易所虚报用户参与度吸引真实交易。
X平台用户Dethective发现,5个钱包在30天内于Aster创造了850亿美元交易量。另一项9月30日的分析显示,该平台前10大交易员中至少2个存在女巫攻击迹象,疑似为获取空投积分。
交易量与未平仓合约的背离
高频机器人可通过快速开平仓操纵交易量指标,而不会留下持续市场活动的痕迹。未平仓合约因要求交易者锁定抵押品并持续支付资金费率,成为更可靠的指标。
Aster交易量与未平仓合约的差距在与竞争对手对比中尤为明显。周一数据显示,Hyperliquid以146.8亿美元未平仓合约领先永续合约DEX,Aster以48.6亿美元位列第二,与交易量排名形成鲜明反差。
数据可靠性的辩论循环
部分用户在Aster下架后推荐Dune Analytics作为替代方案。但值得注意的是,多个为Aster辩护的Dune仪表板实际仍引用DefiLlama数据,形成关于数据可靠性的悖论循环。
0xngmi否认DefiLlama收受利益或针对Aster的指控:"我们此前因明显刷量行为已下架Lighter等多个永续合约DEX。"
永续合约与虚假交易解析
永续合约允许交易者无需到期日即可对加密货币价格进行投机。根据CoinGlass数据,这类产品占加密货币市场总交易量的80%。高交易量使永续合约交易所成为空投猎人的目标,也引发对交易指标的严格审查。
虚假交易通过执行对冲买卖订单制造市场活跃假象。传统金融受证券法规禁止此类行为,但加密市场缺乏相应监管。识别工作主要依赖分析公司标记可疑模式。
Magadini解释道:"当交易所大量交易由短时间内完全对冲的买卖组成,且该模式在多交易对重复出现时,就是交易量人为膨胀的明确信号。"这种现象在NFT热潮期间尤为突出。
事件影响与行业反思
DefiLlama作为去中心化金融领域最广泛使用的数据平台之一,其下架决定令用户更难获取Aster真实市场地位的信息。此次争议凸显去中心化市场活动衡量的持续挑战——激励结构可能扭曲报告指标,而数据可信度始终脆弱。尤其在占据市场活动主流的永续合约领域,交易量指标虽准确性存疑,仍持续塑造着市场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