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牛市终结?旧四年周期理论面临挑战
回顾比特币价格历史,似乎存在一个"四年周期"的铁律:2013年12月牛市见顶;2017年12月牛市见顶;2021年11月牛市见顶。这种规律性曾成为投资者的"市场时钟",但当前周期可能正在打破这一模板。尽管比特币已从底部显著反弹,但能否再次形成牛市顶部仍存在巨大不确定性。
二、机构资金:脱离散户主导的新周期
以往周期由散户情绪驱动,呈现剧烈波动特征。而本轮周期正发生本质变化:
ETF资金重构流动性格局
现货ETF获批使资金入场更便捷透明。机构交易行为更趋理性,获利了结更平缓,恐慌性波动显著降低。
数字资产储备(DAT)崛起
以贝莱德为代表的机构目前持有158亿美元的比特币和以太坊现货ETF,占BTC ETF市值的10%。仅贝莱德IBIT单季度就吸纳124.5亿美元资金,占净流入量的97%。这标志着市场正从"散户情绪驱动"转向"机构资金流驱动"的新周期。
三、401(k)养老金:开启自动资金管道
8月7日,美国总统签署行政令,要求劳工部修订规则允许401(k)养老金计划配置加密货币。
资金潜力
401(k)计划管理8.7万亿美元资产,即便5%配置加密资产,也将带来4000亿美元增量资金。
市场影响
如果说现货ETF为机构资金打开大门,401(k)则构建了"自动输血管道",将为加密市场引入长期稳定资金流。政策信号意义更为深远:若自主管理养老金可配置加密资产,规模更大的政府管理养老基金或将成为下一个突破口。
这一变革可能引发加密市场结构性变化,最终打破四年周期"魔咒"。
四、RWA崛起:链上现实资产新叙事
除ETF和养老金外,现实世界资产(RWA)正成为2025年关键叙事:
发展轨迹
2017年:RWA概念萌芽,聚焦房地产和艺术品
2021年:DeFi协议整合RWA抵押借贷
2023年:RWA市场规模突破50亿美元;高盛、富兰克林推出代币化产品
2025年:贝莱德与高盛加速RWA大规模部署
市场预期
波士顿咨询:2030年代币化资产规模将达16万亿美元
花旗银行:4-5万亿美元区间
21.co:3.5-10万亿美元
通过降低参与门槛和提升流动性,RWA代币化不仅能引入长期资金,更能支持实体经济融资需求。
五、香港RWA监管与实践
香港在亚洲地区率先建立RWA监管框架:
监管进程
2019年:证监会明确多数STO受证券法管辖
2023年:发布中介机构指引,构建"金融属性优先,技术属性次之"的双轨制框架
制度优势
成熟法律基础:具备证券属性的RWA直接适用《证券及期货条例》
渐进式开放:逐步放宽专业投资者限制
实践导向:重点发展绿色能源与基建融资代币化
香港正成为亚洲RWA及Web3试验田。2025年6月,港股公司战略收购2440枚SOL代币(约290万港元),成为首家配置Solana的港股上市公司。此前港股市场已开始探索Web3领域,2023年多家上市公司先后投资Web3游戏开发商股权。
案例:Capverse创新游戏经济模型
这家香港Web3游戏品牌正推动从"边玩边赚"到"玩乐创收"的范式转变:
产品:BNB链上NFT策略游戏,活跃用户超1.5万
玩法:融合PVE冒险、PVP对战与策略性宠物养成
经济模型:代币+积分+消费+AI宏观调控,避免早期GameFi常见的"死亡螺旋"
社区建设:注重用户忠诚度而非不可持续的流量爆发
其治理代币$CAP已上线多家交易所,显示产品与资本市场的双重认可。
六、结论:旧周期还是新范式?
比特币四年周期论曾看似牢不可破,但新变量正在涌现:机构资金带来持续流入;401(k)养老金或提供"细水长流"的资本;RWA代币化创造强劲新叙事;香港监管与资本市场助推亚洲Web3落地。
本轮牛市可能不再简单重复情绪周期,而是标志着加密资产与传统金融及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结构性变革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