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打银行警示新兴市场银行体系面临万亿美元稳定币分流风险
渣打银行最新研究报告指出,新兴市场银行体系正面临日益增长的资金外流风险,预计中期内可能有高达1万亿美元存款从新兴市场银行转向稳定币。
稳定币崛起引发金融体系重构
该行周一发布的报告分析称,与美元等法币挂钩的数字资产——稳定币的兴起,可能加速新兴经济体资金从传统银行体系分流的趋势。渣打数字资产研究全球主管廖永强在报告中表示:"随着稳定币规模扩大,我们认为将产生若干意外后果,首当其冲的就是存款可能从新兴市场银行转移到稳定币。"
报告特别强调:"我们估算未来几年新兴市场银行可能流失1万亿美元存款。通过对48个国家的机会-脆弱性评估,我们识别出当前风险最高的经济体。"
高风险国家名单曝光
根据对存款外流脆弱性的评估,渣打将48个国家划分为三个风险等级。风险最高的16个经济体包括:埃及、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土耳其、印度、巴西、南非和肯尼亚等。
这些国家普遍面临财政与经常账户双赤字、货币剧烈波动等问题,部分近期还经历过国际收支危机,这使得其银行体系特别容易受到资金转移冲击。尽管1万亿美元仅占这些高风险市场总存款的约2%,但渣打警告称,即便是适度规模的资金流动也可能影响市场流动性、信贷可获得性和汇率稳定。
稳定币的双面效应
稳定币为新兴市场消费者和企业提供了准美元账户服务,相比传统银行渠道具有更快、更便宜、更易获取的优势。历史数据显示,由于对美元计价价值存储工具和高效支付网络的需求,新兴市场对稳定币的接受度一直领先于发达市场。
即便在美国《GENIUS法案》限制合规稳定币付息的情况下,渣打预计资本保值的基本需求仍将推动稳定币持续增长。BitFuFu投资者关系副总裁查理·布雷迪分析:"万亿美元资金从新兴市场银行转向稳定币,对不同国家的影响将存在显著差异。"
他指出,在货币疲软且监管薄弱的经济体,资金外流可能推高银行融资成本并加剧汇率波动,实质上形成新型的"影子美元化"。但通过规范发行、透明准备金和银行参与等机制,可以控制大部分风险。
监管框架成关键变量
Flipster阿联酋总经理本杰明·格罗利蒙德强调:"稳定币本质上是银行的快艇而非压路机。当通过受监管的出入金渠道整合时,它们能将外汇流动、托管合规等服务重新导回银行系统。"
Saga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廖晓颖指出:"《GENIUS法案》表明监管机构要么要求银行级合规,要么完全禁止。在该法案背景下,USDC因避免收益承诺而占据优势地位,而USDT和USDe若将收益作为核心价值主张则面临更大监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