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投资者通过数字钱包直投美股的时代正在开启
纽约股市开盘前数小时,一位香港投资者直接从自我托管的数字钱包中购买了价值1美元的特斯拉股票碎片——没有经纪人介入,没有外汇点差,也不受交易时段限制。通过Ondo Global Markets提供的代币化美股及ETF服务,以及Bitget等钱包的整合支持,华尔街正悄然转型为一个全天候运作的链上市场。
代币化资产的演进之路
将证券、基金和债券等现实世界资产(RWA)通过区块链数字化呈现的构想已探讨十余年。早期尝试包括:通过预言机追踪股价但不赋予所有权的合成资产模式(如Synthetix和Mirror)、由经纪商发行的差价合约(CFD),以及完全由受监管托管人在破产隔离结构下持有的实体股票所支撑的代币化证券。
如今完全担保型证券正加速发展。2025年8月,Galaxy Digital成为首家在Solana区块链上代币化普通股的美国上市公司。纳斯达克随后向SEC提交提案,拟于2026年在其主市场支持代币化证券交易。Kraken推出"xStocks"服务,提供苹果、特斯拉、英伟达等50余种由Backed Finance一对一托管的代币化股票。
稳定币的启示与市场趋势
稳定币的成功印证了传统资产向链上迁移的速度。通过将美元引入区块链,稳定币已成长为超1600亿美元的市场,成为加密货币领域的储备货币,支撑着跨境汇款、支付和DeFi借贷。
股票代币化具有相似潜力。正如稳定币扩展了美元的全球流动性,代币化股票能延伸华尔街的触达范围。未来用户钱包里除美元外,可能还持有苹果、特斯拉股票碎片或纳斯达克指数代币——这些以美元计价却可24/7交易的资产。
RWA市场已显现此趋势:2025年代币化国债和现金等价物规模突破74亿美元,链上RWA总供应量从五年前的1亿美元激增至250亿美元。
数字钱包重构金融入口
传统模式下,进入美国市场需要经纪商、银行账户和司法管辖区批准等多重中介。如今这个入口正被数字钱包取代。拉各斯或马尼拉的工人可以在同一款应用中接收稳定币汇款、支付账单,并将余款配置至代币化的标普500指数份额。
Bitget钱包与Ondo Finance的整合便是典型案例,用户可直接访问100余种链上结算的代币化美股及ETF。这种体验类似于移动支付在亚非地区对传统银行业的跨越式替代,如今钱包可能复现这种模式,为资本市场带来低门槛准入。
待解难题与未来图景
流动性始终是代币化资产的瓶颈。早期实验失败主因并非需求不足,而是交易深度太浅。新型模式试图通过将链上代币与传统市场流动性直接挂钩来解决此问题,但规模效应仍有待验证。
监管框架同样尚未明晰。当前服务主要面向非美国用户,且多需身份认证。投资者需确认分红、拆股、投票权的处理机制,以及底层股票的托管方资质。
代币化资产仍面临托管中心化、准入门槛、估值透明度不足及去中心化交易场所有限等结构性问题。目前代币化股票总市值仅4.2亿美元,占280亿美元RWA市场的极小部分,显示该领域仍处早期阶段。
金融未来的三个关键转变
首先,代币化股票正打造永不闭市的华尔街,将传统市场延伸至全天候交易环境;其次,钱包优先的投资模式兴起,单一界面整合支付、储蓄与股权投资;最后,合规进展决定规模——采用速度最终取决于监管机构对代币化证券准入标准、托管要求和投票权规则的明确进度。
金融体系正在向更快速、无边界的模式演进。稳定币用美元验证了这种可能,代币化证券正在股票领域进行同样测试。终极场景或许很简单:工资以稳定币形式到账,部分自动兑换为代币化标普500指数,所有资产——美元、股票与加密货币——共存于同一个数字钱包。
华尔街不会消失,但其运作时钟正在被重置。开盘钟声终将让位于永不停歇的链上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