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证交会发布液态质押新指引 明确法律边界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针对"液态质押"发布了新的监管指引,部分消除了该领域存在的法律不确定性。这份指引因明确界定了加密货币市场中广泛应用的液态质押模式的法律地位而备受关注。
SRT代币不构成证券
SEC下属企业金融部门在8月5日(当地时间)发布的声明中指出,液态质押行为及其过程中发行的质押凭证代币(SRT)本身不构成需要注册的证券。SEC将液态质押定义为"用户将加密货币存入协议或服务提供商后,获得等量SRT代币,通过SRT证明对质押资产的所有权和收益权,同时保持流动性的结构"。
运营机制解析
SRT被视为简单的权益凭证,用户无需解除质押状态即可将资产用于抵押或其他金融应用。当涉及收益分配或惩罚性扣减时,系统会通过调整SRT数量比例或执行代币销毁/增发来实现。这一机制与去中心化金融(DeFi)生态中普遍采用的液态质押运作方式完全吻合。
SEC解释称,在该模式下服务提供商仅承担最低限度的行政职能,不具备构成投资合约核心要素的"企业经营努力"或"管理功能",因此液态质押行为及SRT的发行持有均不触发证券法注册要求。
适用范围限制
但SEC同时强调,该指引并非适用于所有情况的全面豁免。即使采用相同名称的液态质押服务,若提供商深度介入投资行为或承诺收益担保,仍可能被认定具有证券属性。这意味着需要根据具体案例进行判断,SEC实际承认的是有条件的合法性。
此次决定延续了SEC今年5月对自主质押、委托质押和托管型质押"非证券属性"的认定标准。当时SEC就明确表示,提前赎回、批量发放奖励、资产合并等功能本身不会赋予证券属性。
监管意图解读
系列指引既清晰划定了加密货币质押的法律边界,也体现了SEC为市场参与者提供明确监管框架的意愿。但通过保留对超越行政职能的服务架构或代币设计启动证券认定的权限,监管机构同时释放出防范规避监管企图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