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央行调整数字货币部门职能并新建稳定币政策机构
韩国央行近日将其数字货币研究专责部门的名称中删除"研究"一词,同时新设稳定币政策专职组织。此举被解读为央行不再将原有实验室功能局限于研究目的,而是转向以政策执行和监管协作为核心。央行相关人士强调:"此次更名明确表明该部门并非单纯研究机构",凸显此次结构调整着重于业务范围扩展。
应对立法动态成立虚拟资产委员会
韩国央行还宣布成立"虚拟资产委员会",以应对国会正在加速推进的稳定币相关立法工作。近期执政党与在野党分别提出不同内容的稳定币法案,央行正积极争取相关政策主导权。
汉江项目遇阻与民间转向
据悉,由韩国央行主导的"汉江项目"近期因参与银行反对而暂停。该项目原计划通过结合银行存款代币与批发型央行数字货币(CBDC),构建金融机构间支付系统实验。但参与的7家金融机构正根据政府监管变化,转而组建发行自有稳定币的联盟。这些机构认为银行主导的稳定币发行模式与存款代币基础架构实质相似,因此推动转向更开放的民间参与模式。
政策核心:厘清稳定币与存款代币界限
当前政策焦点在于明确区分稳定币与存款代币。韩国央行强调存款代币有央行直接参与,不同于民间主导的稳定币,但普通用户视角下二者差异并不明显,这可能引发与零售型CBDC开发的概念混淆。
国会立法分歧显现
国会内执政党与在野党分别提交的稳定币法案已显现政策解释冲突。某法案包含允许稳定币支付利息条款,而另一法案则明确禁止付息型稳定币。执政党数字资产特别委员会委员长闵炳德议员批评道:"稳定币如海啸般袭来,我们却还在争论由谁掌舵小船。"
监管权限与风险防控之争
韩国央行在此过程中坚持需确保对稳定币的监管权限,警惕可能威胁金融稳定的因素。有观点指出,若允许银行以外主体发行稳定币,可能引发洗钱、流动性危机等副作用。但部分议员和专家主张,为应对国际标准,韩国需效仿美国《天才法案》快速建立稳定币政策框架。
韩元国际化与外汇管制挑战
另一突出问题是韩元国际化进程滞后与外汇管制。目前韩元在境外无法自由交易,外汇市场运营时间有限。但若出现韩元稳定币,全球市场将实现24小时韩元交易,可能加剧汇率波动和投机攻击风险。学者朴善英指出:"非居民主导的投机性汇率攻击可能削弱政府汇率管理政策",强调需优先推进韩元国际化。
政策突破与市场不确定性
为追赶稳定币市场快速扩张,韩国正尝试突破政策禁忌。但该市场规模是否足以实质影响货币政策或汇率稳定仍是未知数。如闵炳德议员所言,这艘"小船"能否在浪潮中坚持,将取决于未来政策设计和监管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