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选
我的自选
查看全部
市值 价格 24h%
  • 全部
  • 产业
  • Web 3.0
  • DAO
  • DeFi
  • 符文
  • 空投再质押
  • 以太坊
  • Meme
  • 比特币L2
  • 以太坊L2
  • 研报
  • 头条
  • 投资

免责声明:内容不构成买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Pi Network之谜:为何质疑不断却仍热度不减"

2025-09-22 22:26:18
收藏

Pi Network究竟是什么?

尽管历经多年延期、运营不透明且饱受质疑,Pi Network仍保持着近乎狂热的追随者群体。批评者将该项目称为"逐利之作",指出其依赖应用内广告、推荐拉新机制以及代币的集中控制。更有观点认为,其"了解你的客户"(KYC)要求可能涉及用户数据商业化。

核心问题在于:这个被诟病存在技术瓶颈和应用局限的"手机挖矿"加密货币,为何能让数百万人每日坚持点击按钮?

项目起源与机制

2019年由斯坦福背景团队创立的Pi Network试图重构加密货币挖矿模式。用户通过智能手机应用"开采"Pi币(PI),取代传统高耗能硬件挖矿。该项目采用恒星共识协议(SCP)和社交"安全圈"机制,而非工作量证明(PoW),旨在实现更普惠的参与方式。

坎坷的主网上线

2025年2月,Pi Network终于开放了期待已久的主网,支持外部交易和代币转移,这比最初承诺晚了数年。但上线过程波折重重:迁移延迟、KYC积压和访问不均等问题引发用户不满。尽管如此,市场热度未减,Pi币价格曾短暂冲高至3美元,但到2025年9月已回落至0.34美元左右。

目前,Pi Network在持续高涨的热情与日益凸显的运营结构问题之间艰难平衡。

争议与风险信号

虽然Pi Network每日仍吸引大量用户,但批评者指出其存在诸多根本性缺陷。

中心化与团队控制

尽管自称"开放网络",实际控制权仍集中在核心团队手中。所有验证节点均由项目方运营,而非社区成员,这违背了加密货币去中心化的基本原则。

不透明的代币经济

Pi设定了1000亿枚的总量分配:65%用于社区挖矿奖励,20%归属核心团队,10%作为基金会储备,5%用于流动性。但实际流通量取决于主网迁移进度,每类代币需按验证后的迁移挖矿奖励(MRR)逐步解锁。

类传销的推荐机制

Pi挖矿高度依赖推荐制度和"安全圈"体系。批评者认为这种层级招募模式类似多级营销,在新用户增长放缓后更引发可持续性质疑。

有限的上架与流动性

即便主网上线后,Pi币仍仅能在OKX、Gate.io等二线交易所交易。币安、Coinbase等主流平台因对代币经济和中心化存疑而拒绝上架。

价格波动与可疑操作

Pi币市场表现惨淡:从2025年初近3美元高点暴跌90%,至9月3日报0.34-0.35美元。与此同时,标记为"GAS...ODM"的钱包地址悄然囤积3.31亿枚Pi币,加剧了内幕操作的质疑。

KYC的隐私风险

用户需提交政府ID并通过人脸识别"活体检测"才能将Pi币转入主网。这些数据存储在中心化服务器而非用户可控系统,引发隐私安全担忧。此前第三方KYC服务商的问题更强化了此类质疑。

狂热持续的深层原因

零成本尝试、社交强化与生态信号共同维系着数百万用户的情感投入——尽管存在流动性不足、上架有限等问题。

低门槛与零财务风险

Pi挖矿消耗注意力而非资金,用户只需每日点击确认(无需矿机或电费)。推荐奖励(每名活跃邀请+25%)和安全圈加成(最高100%)等机制将点击行为游戏化。

移动优先的设计理念

Pi自称"智能手机时代的加密货币",将参与简化为单次点击。分析师认为其真正创新在于:通过轻量级系统(SCP)将非技术用户、金融弱势群体转化为参与者。

社区认同的凝聚力

"先锋"身份标签、每日点击仪式和PiFest等活动强化归属感。即便6000万用户数存疑,1200万活跃账户在加密领域仍属庞大。

长期叙事的力量

项目方刻意强调"先建用户网络再扩展应用"的长期路线,使得迁移延迟等问题被解读为阶段性挑战。对信徒而言,愿景比当下实用性更重要。

持续演进的信号

黑客马拉松、开发者资助等生态动作虽非最终产品,但为社区提供可追踪的里程碑,帮助维持市场波动期间的参与度。

未来观察重点

Pi的持久力从不依赖短期价格,真正考验在于能否将大众好奇心转化为开放网络效用。观察者应关注以下信号:

去中心化实践: "开放网络"是否超越口号?独立验证者和真实整合是关键。

交易所上架: 除非币安等主流平台接纳,否则价格发现和用户信任将受限。

生态交付: 实际应用和活跃使用比博客更新更重要。

KYC与迁移进展: 链上用户数的透明增长是功能经济的基础。

若这些里程碑取得进展,Pi的炒作或可转化为实际效用;若停滞不前,信仰仍是其主要产品。

免责声明:

本网站、超链接、相关应用程序、论坛、博客等媒体账户以及其他平台和用户发布的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第三方平台及平台用户。百亿财经对于网站及其内容不作任何类型的保证,网站所有区块链相关数据以及其他内容资料仅供用户学习及研究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等其他领域的建议和依据。百亿财经用户以及其他第三方平台在本网站发布的任何内容均由其个人负责,与百亿财经无关。百亿财经不对任何因使用本网站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负责。您需谨慎使用相关数据及内容,并自行承担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进行研究、审查、分析和验证。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