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选
我的自选
查看全部
市值 价格 24h%
  • 全部
  • 产业
  • Web 3.0
  • DAO
  • DeFi
  • 符文
  • 空投再质押
  • 以太坊
  • Meme
  • 比特币L2
  • 以太坊L2
  • 研报
  • 头条
  • 投资

免责声明:内容不构成买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越南加密货币崛起:青年才俊与新监管时代

2025-08-06 20:39:39
收藏

越南加密热潮:青年力量、技术人才与新监管时代

越南年轻且精通技术的群体正推动加密货币的基层普及,在Chainalysis 2024年全球加密采用指数中位居全球第五。《2026年数字技术法》等新法规以及GM Vietnam等大型活动,彰显政府对数字资产的强力支持。

东南亚加密格局的演变

2025年前,东南亚加密版图呈现单极格局,新加坡是区域主导中心。但如今形势正在转变——整个地区的监管环境日趋开放、结构化和创新友好型。泰国已推出数字资产法规和交易所许可制度,菲律宾通过央行和卡加延经济区管理局持续扩展加密框架,印尼则专门设立了加密资产交易所,显示出政府参与度的提升。

推动加密经济腾飞的关键要素

在这些快速发展的市场中,越南展现出非凡潜力。将于2026年1月1日生效的《数字技术法》,标志着其加密监管框架规范化迈出重要一步。但越南的加密崛起不仅是监管驱动,更蕴含文化、代际和技术因素。即便在该法律实施前,越南已在Chainalysis的全球加密采用指数中位列第五,仅次于印度、尼日利亚、印尼和美国。

多重因素促成这一势头:越南1.01亿人口中,15-44岁群体占比达45%,这些数字原生的千禧一代和Z世代正进入职场或收入黄金期。年轻用户更易接受新金融技术、尝试去中心化平台,并能影响社会数字化行为。尽管月均收入仅320美元,但较低收入水平反而增强了加密货币的吸引力——人们寻求替代性价值存储或投机工具。该国还拥有53万名开发者,他们具备在社区中采用、构建和推广区块链技术的能力。

加密货币的全民影响力

宏观数据之外,越南典型加密用户画像也颇具启发性:截至2022年,约70%的加密货币持有者年龄在18-34岁之间,25%为35-54岁。男性持有率(44%)高于女性(35%),每五个持有者中就有一人拥有比特币。使用场景集中在支付和GameFi领域,后者受《Axie Infinity》开发公司Sky Mavis影响显著。由Trung Nguyen联合创立的Sky Mavis将"边玩边赚"模式引入大众,包括越南工薪阶层。在这里,加密货币不仅是精英专属,更渗透至金字塔底层。

这种自下而上的需求正获得自上而下的支持。除即将出台的立法外,越南政府通过象征性与实质性举措展现行业开放态度。定于2025年8月1-2日举行的GM Vietnam加密旗舰活动,将在举办过东盟峰会、越共全国代表大会等重大活动的国家会议中心举行——鲜有国家会选择如此高规格场地举办加密活动,这无疑是向数字资产未来铺开的红地毯。

行业巨头的战略布局

在此背景下,HashKey Group等领军企业看到独特机遇。这家香港头部数字资产公司长期活跃于新加坡和香港——这两个亚洲数字资产许可制度最成熟的司法管辖区。如今他们将越南视为合规创新驱动增长的新前沿,尤其看好其生态系统,并积极贡献全球合规经验。HashKey Group董事总经理兼全球扩展主管Ben El-Baz将在GM Vietnam发表主题演讲,并参与"如何通过企业级解决方案释放越南潜力"的专题讨论。他将强调HashKey跨市场实践标准:从严格的投资者准入、实时链上监控到独立风险委员会和强效内部治理。这些不仅是技术要求,更是可信生态的基石。

数字巨龙的新纪元

越南完全有能力继承区域同行的衣钵。新加坡和香港曾同属"亚洲四小龙"——这个形容20世纪末快速工业化经济体的称谓。而展望未来,我们提出新时代概念:数字巨龙(Digital Dragon)——不是通过工业化,而是依托Web3创新、去中心化网络和数字原生参与实现转型的经济体。凭借年轻技术人口、深厚开发者储备、强劲基层采用和日益明晰的监管,越南具备引领东南亚下一波数字经济增长的所有要素。

称之为数字巨龙,不仅因其腾飞潜力,更因它如同越南传说中的神龙,象征着力量、革新,以及最重要的——蜕变。

免责声明:

本网站、超链接、相关应用程序、论坛、博客等媒体账户以及其他平台和用户发布的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第三方平台及平台用户。百亿财经对于网站及其内容不作任何类型的保证,网站所有区块链相关数据以及其他内容资料仅供用户学习及研究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等其他领域的建议和依据。百亿财经用户以及其他第三方平台在本网站发布的任何内容均由其个人负责,与百亿财经无关。百亿财经不对任何因使用本网站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负责。您需谨慎使用相关数据及内容,并自行承担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进行研究、审查、分析和验证。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