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选
我的自选
查看全部
市值 价格 24h%
  • 全部
  • 产业
  • Web 3.0
  • DAO
  • DeFi
  • 符文
  • 空投再质押
  • 以太坊
  • Meme
  • 比特币L2
  • 以太坊L2
  • 研报
  • 头条
  • 投资

免责声明:内容不构成买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Polymarket:从边缘实验到数据资产的崛起

2025-10-09 16:09:54
收藏

Polymarket:从边缘实验到数据资产的崛起

Polymarket已从一个DeFi边缘项目蜕变为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数据平台,吸引了纽约证券交易所母公司ICE高达20亿美元的拟议投资。其订单簿架构与基于UMA的乐观预言机技术,将预测市场转化为透明、可扩展的工具——在这里,流动性本身成为衡量真相的尺度。

机制革命:速度、规模与信任

要理解Polymarket的突破,必须从其机制设计入手。与早期基于自动做市商(AMM)的预测市场不同,Polymarket采用订单簿模式。买卖价差扩大时,最新成交价成为参考基准,这种设计使交易体验更接近传统交易所,滑点与操纵风险显著降低。

在结算环节,平台依托UMA的乐观预言机系统。每项决议提案需抵押约750美元保证金,并设置两小时争议窗口。这种"乐观仲裁"机制将真相与经济激励绑定:错误提案将奖励挑战者,正确提案则返还抵押金。信任不再源于权威,而是来自风险博弈。

截至2025年中,Polymarket累计交易量突破140亿美元,仅9月单月就创下14.3亿美元纪录。更惊人的是供给端增速——8月用户新建13,800余个预测市场,相当于每小时诞生20个。从美国大选、比特币减半到"OpenAI会否发布GPT-5"等议题,这里已成为全球情绪的实时仪表盘。在这个市场中,流动性即真相——参与定价的信念越多,定价精度就越高。

从监管灰域到机构拥抱

Polymarket的崛起并非一帆风顺。2022年,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指控其运营未注册事件合约市场,最终处以140万美元罚款并禁止服务美国用户。当外界认为其将消亡时,这次危机反而成为转型契机。

平台迅速转向全球化运营,在欧洲与亚洲市场扩张。其核心防御策略是极致透明:所有交易与结算链上可查,资产由用户自我托管,仲裁过程社区驱动。它逐渐演变为集体信念的量化晴雨表——人们不再仅为盈利下注,更为理解世界而交易。

2025年秋,震惊华尔街的消息传来:ICE宣布拟以80亿美元估值向Polymarket投资20亿美元。除资本支持外,ICE计划通过其全球金融数据网络分发Polymarket的事件概率数据。这意味着分析师很快能在终端看到"Polymarket预测拜登胜选概率"等指标。这个始于加密实验的项目,正在成为新一代概率数据供应商。

信息与信念的未来货币

相比持牌竞争对手Kalshi,Polymarket仍面临合规挑战。前者获得CFTC全面批准,通过与Robinhood等经纪商合作提供受监管事件合约。Polymarket则采取"包围战略":保持非托管模式,规避衍生品法律定义,借助与ICE、Stocktwits的合作迂回进入美国市场。

越来越多人将Polymarket比作"预测市场的彭博社"。其商业模式锚定数据价值而非交易手续费:零售用户通过交易提供观点流动性;机构订阅概率数据完善交易模型;平台则实现信息本身的价值变现。

这种模式完美契合2020年代末的宏观趋势。在AI与信息过载时代,最稀缺的资产不是数据,而是确定性。Polymarket让资金投票,使信念可测,将共识转化为可验证、可交易的信号。尽管前路仍存监管风险与竞争压力,但正如团队常说的:"我们并非预测未来——我们测量未来。"在这场测量中,货币成为信号,区块链化为量尺,而Polymarket或许正成为数字时代最精确的信任标度。

免责声明:

本网站、超链接、相关应用程序、论坛、博客等媒体账户以及其他平台和用户发布的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第三方平台及平台用户。百亿财经对于网站及其内容不作任何类型的保证,网站所有区块链相关数据以及其他内容资料仅供用户学习及研究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等其他领域的建议和依据。百亿财经用户以及其他第三方平台在本网站发布的任何内容均由其个人负责,与百亿财经无关。百亿财经不对任何因使用本网站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负责。您需谨慎使用相关数据及内容,并自行承担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进行研究、审查、分析和验证。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