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银行业团体呼吁收紧稳定币监管法案
包括银行政策研究所(BPI)在内的多家美国主要银行业游说团体近期致信国会,要求立法者缩小《GENIUS法案》适用范围,防止稳定币发行方及其合作机构变相提供利息或收益回报。这些组织指出,现行条款未涵盖加密货币交易所等其他加密业务实体,可能形成法律漏洞。
监管漏洞引发担忧
《GENIUS法案》虽明文禁止稳定币发行方向代币持有者支付利息,但银行业团体警告,若该禁令不延伸至合作服务商,发行方仍可能通过交易所设计奖励机制规避监管。据美国财政部数据,这种情况可能导致传统存款市场6.6万亿美元资金外流。
信用体系风险加剧
美国银行家协会、消费者银行家协会等联署机构强调,具有收益属性的稳定币与银行存款或货币市场基金存在本质差异。这些加密资产既不参与贷款业务,也不投资证券,却可能通过高收益吸引资金。联名信援引财政部图表显示,若缺乏收益限制措施,金融动荡时期可能出现大规模资本涌入稳定币的情况,加剧信贷体系风险。
银行业代表特别指出,稳定币的突然流行可能放大金融危机期间的挤兑风险,导致可贷资金减少、利率上升,最终削弱对家庭和小企业的信贷支持能力,对经济增长构成严重威胁。
稳定币收益模式争议
当前,提供收益已成为稳定币的主要营销策略。部分发行方直接向持有者支付利息,另一些则通过与交易所合作,对平台内持有的代币提供补偿。例如Circle发行的USDC稳定币虽锚定0.9997美元价格,但在某些交易所存储时可累积利息。
银行业高管认为,利息支付在受监管的银行体系中是吸引存款的有效工具,但移植到稳定币领域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他们主张稳定币应定位于支付功能,不应具备与传统存款竞争的收益特性。
市场现状与监管挑战
财政部预测显示,稳定币市场规模可能从目前的2802亿美元激增至2028年的2万亿美元。行业数据显示,目前USDT和USDC两大稳定币占据80%以上市场份额。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在《GENIUS法案》框架下,部分加密企业仍通过"奖励"名义继续实施收益计划。相关企业辩称现行法规仅约束发行方,不适用于托管客户资产的平台。这种监管套利行为将持续考验立法者的制度设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