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系统大规模瘫痪逾一周 修复进度缓慢引关注
在政府信息系统大规模瘫痪超过一周的情况下,修复工作进展仍然迟缓。截至10月3日,在全部647个瘫痪系统中,仅有128个完成修复,修复率为19.8%。
火灾引发连锁反应 电子政务服务陷入瘫痪
本次事件始于9月26日位于大田儒城区国家信息资源管理院的火灾。该院作为行政安全部下属机构,是统筹运营管理政府各部门及公共机构核心信息系统的关键设施。火灾导致行政网络多项服务中断,与民生直接相关的政务申请、社保查询等电子政府功能遭受严重影响。
重点系统优先修复 整体进度仍不理想
据中央灾难安全对策本部通报,当天新增修复保健福祉部管辖的12个民生系统,单日修复率提升2.0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已修复系统中包含21个被政府列为一等优先级的核心系统,目前正按照安全性和优先级有序推进修复。
尽管政府自事发初期便投入全部人力和设备进行抢修,但整体修复速度仍低于预期。专家推测部分数据存储设备可能因火灾严重损毁,或存在远程备份不足的情况。实际上,由于政府运营的多数系统涉及高速处理的敏感信息,相比硬件修复,更需要进行复杂的系统重构。
临时措施难解根本 基础设施改革呼声高涨
目前为应对全国性系统瘫痪,部分功能采用临时人工处理或替代系统维持运行,但距离全面恢复正常仍需较长时间。政府表示将优先保障重要系统修复,但市民不便和机构运行受阻的情况短期内难以避免。
此次事件再次凸显公共信息基础设施分散化建设的必要性。专家指出,为防范特大灾害,亟需推动核心数据云端迁移、强化多重备份体系、重建机房防灾系统等结构性改进。特别是政府系统的修复速度与信息公开透明度,将成为重建电子政府公信力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