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证交会液态质押意见引发行业分歧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近期发布的液态质押相关员工意见在业内引发两极反应。虽然部分观点认为这是传统金融体系接纳加密货币的积极信号,但更多声音指出该文件缺乏法律约束力,行业不确定性仍然显著。
非正式文件的法律效力存疑
SEC特别强调该意见仅代表内部部门观点,并非机构正式立场。由于不属于法规、指南或指导意见范畴,法律界人士提醒其未来可能面临司法挑战。Marinade机构质押业务负责人Scott Gralnick表示:"这份文件不具备法律效力,可能引发后续争议。行业应聚焦《市场结构改进法案》等立法工作,推动建立明确监管框架。"
液态质押的监管灰色地带
意见书最引人注目的内容是明确液态质押活动不构成证券发行。但Lido Labs首席法务官Sam Kim指出:"虽然对基础质押结构具有积极意义,但关于再质押、跨链质押及复合衍生品的监管解释仍存在空白。"
实际上,液态质押的技术架构远比传统质押复杂。尽管能同时提供流动性和收益,但各协议的技术设计差异导致监管难度倍增。SOL Strategies战略主管Michael Hubbard分析称:"保持1:1代币发行、禁止收益担保等基础特性的协议,可在SEC当前框架下获得监管确定性。但若涉及复杂金融衍生设计,可能面临截然不同的监管判定。"
税收政策成另一焦点
与监管问题同样受市场关注的是税务处理方式。通过液态质押获取收益的应税时点仍存在争议。Alluvial首席运营官Evan Weiss透露:"关于在奖励产生时点还是处置时点征税的立法讨论仍在进行,国会层面相关法案制定工作也已启动。"
他特别指出,涉及遗产赠与的委托人信托税务规定,将成为质押服务与ETF产品融合的最大障碍,这是行业亟待解决的另一关键问题。
谨慎乐观中的行业期待
SEC此次非正式表态虽带来审慎乐观情绪,但也再次印证:若无实质性制度跟进,法律不确定性将持续存在。目前行业正加速与华盛顿立法机构的沟通,呼吁制定清晰连贯的监管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