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选
我的自选
查看全部
市值 价格 24h%
  • 全部
  • 产业
  • Web 3.0
  • DAO
  • DeFi
  • 符文
  • 空投再质押
  • 以太坊
  • Meme
  • 比特币L2
  • 以太坊L2
  • 研报
  • 头条
  • 投资

免责声明:内容不构成买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区块链必须直面MEV问题

2025-11-05 21:34:47
收藏

观点:达鸿飞,Neo创始人

去中心化、无需许可和透明化。这些原则吸引我们投身区块链生态。但一个隐秘的、往往无形之力正在侵蚀这一愿景——最大可提取价值(MEE)。

MEV并非必然产物,而是一种人为选择。太多人将其视为区块链不可避免的副产品,实则不然。MEV被设计进激励机制,同样也能被设计剔除。若放任不管,它将演变为隐形税收、审查工具,直接破坏公平与去中心化。

潜伏的审查机制

最大可提取价值指区块生产者通过操纵交易顺序获取的额外收益。有人认为某些MEV(如简单套利)是中性的,但绝大多数具有危害性。这种"毒性MEV"实则是破坏安全性、无需许可特性和去中心化的金融审查。

常见形式包括区块截留、时间强盗攻击、抢跑交易和三明治攻击。这些行为通过重组交易掠夺用户价值,绝非良性市场行为,而是颠覆用户意图、侵蚀系统信任的蓄意操控。纵容这些行为是政策选择,而非自然法则。

隐形税收与中心化危机

毒性MEV暴露了抗中心化系统的内在矛盾。本应无人能垄断交易排序权,MEV却将权力集中于少数提取者手中。

这导致竞技场严重倾斜。当用户担心遭遇抢跑攻击时,对系统公正性的信任将崩塌,这种信任赤字将扼杀长期采用。更严重的是,MEV扭曲激励方向——本该奖励网络建设者,实际却滋养系统掠夺者。这种错位威胁着区块链的存在根基。

对投资者而言,这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治理警报。选择容忍MEV的公链显露脆弱性,而主动遏制的链则展现韧性。解决MEV既是道德立场,更是竞争优势。

规模黑洞与刻意模糊

"隐形税收"的比喻十分贴切。MEV成本虽隐蔽却真实,每年从DeFi参与者中悄无声息地抽走数十亿美元。

仅以太坊网络,MEV提取额就从2021年初的7800万美元激增至2023年的6亿美元。2022年至少1.33亿美元被虹吸。这还是保守估计——由于多区块MEV、链外对冲和不可追踪的长尾攻击等不透明策略,真实规模更为庞大。这种刻意制造的模糊性加剧了问题。若将MEV常态化,用户可能永远不知被掠夺了多少。接受这种不透明,本质上仍是选择。

破除必然性迷思

有人认为MEV是必要之恶,这种辩解难掩不作为的实质。

支持者声称MEV提升流动性。但真正的套利和做市完全可以在不依赖特权排序的透明系统中蓬勃发展。加密内存池和随机排序实验已证明效率与公平可兼得。

另有人辩称MEV激励区块生产者。但建设者本就享有区块奖励和交易费。MEV是过度且不劳而获的,以用户损失为代价。最危险的迷思莫过于"不可避免论"——解决方案早已存在。加密交易、公平排序协议、阈值密码学和提议者-构建者分离实验证明,毒性MEV既能消除也可最小化,且不影响性能。拒绝落实这些方案,实则是将惰性伪装成务实。

道德倡议与集体行动

这不仅是技术较量,更是区块链灵魂的保卫战。若要让去中心化名副其实,必须直面毒性MEV。

Layer-1建设者需从协议层设计抗MEV机制;开发者应避开依赖剥削的底层平台;用户须明白公平伦理不是附加选项,而是去中心化网络的基石;投资者当认识到支持解决MEV的公链既符合原则又彰显远见。

更公平的区块链不仅可能实现,更是必要选择。它将回馈建设者与支持者,决定这项技术能否兑现信任与去中心化的承诺。最终,定义我们的不是MEV,而是我们的选择。

免责声明:

本网站、超链接、相关应用程序、论坛、博客等媒体账户以及其他平台和用户发布的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第三方平台及平台用户。百亿财经对于网站及其内容不作任何类型的保证,网站所有区块链相关数据以及其他内容资料仅供用户学习及研究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等其他领域的建议和依据。百亿财经用户以及其他第三方平台在本网站发布的任何内容均由其个人负责,与百亿财经无关。百亿财经不对任何因使用本网站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负责。您需谨慎使用相关数据及内容,并自行承担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进行研究、审查、分析和验证。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