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币已不再是加密资产市场的附属概念
布鲁金斯学会最新报告《稳定币的崛起及其对国债市场的影响》指出,稳定币已悄然成为美国国债市场的"非官方投资者",并警告其可能成为未来全球金融稳定的核心变量。
■ "稳定币=短期国债的数字封装"
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泰达币(USDT)和USDC两大稳定币项目持有的美国短期国债规模已达1776亿美元,占美债未偿付余额的0.6%。这一体量已与比利时、加拿大、爱尔兰等主要海外持有国持平。这意味着"泰达币和USDC已成为国家级的债券持有者"。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泰达币持有的国债规模在2024年底达到945亿美元,相当于德国、阿联酋等中等国家的持有水平。报告分析认为:"稳定币发行方正成为短期美债需求的结构性支柱。"这种现象具有双重性:既增强了美国财政融资的稳定性,同时也为加密货币市场波动向国债利率传导开辟了新通道。
■ 迅猛发展的背后动因
2024年美国国会通过的《稳定币国家创新引导法案》成为制度转折点。该法案将稳定币定义为"支付用数字资产",并将发行主体扩展至银行、信用合作社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同时强制要求100%准备金制度及反洗钱合规。
随着监管风险消除,美元稳定币在全球汇款支付市场快速扩张。数据显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43%的跨境汇款已通过稳定币完成,货币不稳定的新兴经济体采用率更高。
■ 重构全球资金流动格局
数据分析表明,稳定币资金流主要集中于北美与亚洲间的双向汇款。在阿根廷、尼日利亚、菲律宾等高通胀国家,使用USDT作为价值储存手段的现象已常态化。这种情况既削弱了传统外汇管理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也预示着新兴市场美元化进程进入新阶段。
报告指出:"随着稳定币发行方替代银行成为流动性提供者,全球美元循环体系正逐步区块链化。"
■ 2030年发展预测
报告模拟了多种发展情景:若美元流通量年增6%且稳定币渗透率达10%,相关国债需求将激增至约2万亿美元。这相当于当前外国央行持有量的四分之一,足以改变美国政府的短期债务融资结构。
■ 潜在政策风险
报告同时警示三大风险:首先是稳定币挤兑可能引发的国债市场流动性危机;其次是发行方信用风险向主权债务市场的传导;最重要的是,私营部门通过区块链技术获取货币创造权,可能侵蚀各国货币主权。
对美国而言,稳定币既是财政融资的新动力,也是难以管控的"私营美元化"变量。
■ 政策建议框架
报告提出三大核心建议:建立发行方准备金实时审计系统,将稳定币流动纳入货币供应量统计,以及加强跨境监管合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强调,各国需建设能实时监控稳定币资金流的数据基础设施。
稳定币:国债市场的新参与者
稳定币早已不是加密资产的边缘实验。用报告的话说,它正在演变为"美国国债的数字万亿美元基金"。但货币主权被私营区块链侵蚀的速度,远超监管部门的应对能力。归根结底,稳定币重新引发了"谁有权发行美元,谁应该控制美元"这个根本命题。

交易所
交易所排行榜
24小时成交排行榜
人气排行榜
交易所比特币余额
交易所资产透明度证明
资金费率
资金费率热力图
爆仓数据
清算最大痛点
多空比
大户多空比
币安/欧易/火币大户多空比
Bitfinex杠杆多空比
新闻
文章
大V快讯
财经日历
专题
ETF追踪
比特币持币公司
加密资产反转
以太坊储备
HyperLiquid钱包分析
Hyperliquid鲸鱼监控
索拉纳ETF
大额转账
链上异动
比特币回报率
稳定币市值
合约计算器
账号安全
资讯收藏
自选币种
我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