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持有者近期抛售行为与市场流动性分析
根据追踪长期持币量与每日链上支出的数据,过去30天内长期持有者(LTH)累计抛售约18.3万枚比特币,其中9月初单日集中抛售8000枚BTC。CryptoQuant的30天长期持有者净持仓变化指标显示,该群体月度持仓减少与短期抛售潮相吻合,而Glassnode的链上支出数据则记录了9月初出现的今年以来最大单日LTH移动规模。
市场流动性呈现两极分化
与此同时,历史上流动性较低的非流动供应量在8月底达到创纪录的1430万枚BTC。Glassnode的流动性分类模型显示,这些代币主要由长期未移动的地址持有,即便比特币价格从8月中旬高点回落,该类别仍在持续扩大。这意味着:当早期持币者进行抛售时,另一批极少交易的持有者正进行更深度的囤积,这种动态平衡直接影响市场实际可交易的新增供应量。
现货ETF资金流的关键作用
比特币现货ETF的资金流动构成另一重要维度。9月10日美国ETF产品单日净申购额高达7.57亿美元。当长期休眠代币重新进入流通时,一级市场需求能否有效吸收这些供给形成简单明了的市场压力测试——买方要么承接抛压,要么选择观望。
LTH净持仓变化指标通过计算155天以上持币地址的30天供应量变化显示,过去一个月的负值读数对应约18.3万枚BTC的净减持。而CryptoQuant的"LTH支出"指标则捕捉单日链上移动的长期持有代币数量,该数据在9月初出现脉冲式峰值。两项指标均采用实体调整机制以避免重复计算。
历史周期视角的参照
从历史周期观察,在过往牛市阶段,长期持币地址往往在市场走强时进行抛售,而新增需求则吸收这部分供给。当抛压减弱后,上涨趋势通常会重新确立。历史数据显示这类抛售窗口期往往形成局部价格高点,而非直接终结牛市周期。
当前市场结构与历史存在相似特征:非流动供应量处于历史峰值,表明市场存在大量低换手率的坚定持有者;但同时过去一个月也出现明显的早期持币群体抛售行为。如果ETF资金持续形成增量买需,这两种力量的平衡将快速体现在已实现流动量、交易所余额和短期持有者持仓等指标中。
未来走势的三大观察指标
市场后续发展将取决于三个关键信号:首先,LTH净持仓变化能否回归零轴或正值,表明阶段性抛售已趋缓;其次,ETF资金流入是否呈现多产品持续流入的广度特征;第三,通过LTH-SOPR等指标观察抛售者是否实现盈利离场,或是否存在价格反弹触发进一步抛压的可能。
与历史周期最大的不同在于2025年存在现货ETF这类常设买方机构,这种结构性变化可通过每日披露的资金流数据实时监测。若ETF资金保持流入而非流动供应持续扩大,即使早期代币移动也将导致实际流通量收缩;反之若LTH抛售持续而资金流入衰减,市场则需通过价格下跌来消化过剩供给。
对于实时跟踪者,建议叠加观察三个数据层:CryptoQuant的LTH30天净变化、美国现货ETF每日净流量,以及市场价格走势。重点关注9月初LTH最大单日抛售记录和8月底非流动供应量达1430万枚BTC两个关键节点。核心在于验证新增资金能否有效承接长期持币者释放的库存。
短期走势将高度依赖数据验证。接下来数日的ETF资金流和下月LTH余额变化,将揭示这18.7万枚BTC的抛压是否被市场完全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