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经济学家重提2018年悲观预测 比特币现价11.3万美元证伪"百元论"
哈佛大学经济学家肯尼斯·罗格夫近日重新审视其2018年对比特币的看空预测。当年他声称比特币十年内更可能跌至100美元而非涨至10万美元。如今比特币报价约113,270美元(截至发稿时),市场给出了明确的反驳。
争议观点再引反弹
罗格夫在社交平台X上表示,自己当年对美国加密货币监管政策"过于乐观",并再次将比特币与非法活动、逃税及规模约20万亿美元的非正式经济挂钩。这一更新立即引发反驳,分析师和投资者列举了不依赖隐匿性的应用场景:对抗货币贬值、无需第三方许可的自主托管、全天候最终结算等。
经济学家皮埃尔·罗查德指出,比特币固定发行量、可独立验证的供应、全球结算和无许可控制等特性,正是储户和机构理性看重的价值。而林恩·奥尔登则强调基础逻辑:如果一个网络能保护储蓄免遭稀释,并实现无门槛支付,它就具有价值——无论监管者是否认可。
现实应用持续突破
时代背景已然改变:自2018年以来,比特币先后成为萨尔瓦多法定货币(2021年);2025年3月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授权用罚没资金建立联邦比特币储备。亚利桑那州和新罕布什尔州也通过法律组建州级储备。
企业采用率同步提升,上市公司Strategy目前持有超60万枚比特币。这些进展均非来自地下经济,而是通过正式政策、企业财务和公开市场实现。
技术特性支撑价值
比特币2100万枚的硬上限、去中心化发行及无中介全球转账等设计,持续锚定其使用价值。持有者将其视为"数字黄金",这个称谓更多体现储值属性而非投机意图。但风险仍然存在——价格波动、政策转向和操作失误都可能影响收益。
罗格夫的言论重启了这场古老辩论。最终定论不取决于权威头衔,而是事实本身:采用程度通过法律、资产负债表和托管选择体现,而价格只是记分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