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选
我的自选
查看全部
市值 价格 24h%
  • 全部
  • 产业
  • Web 3.0
  • DAO
  • DeFi
  • 符文
  • 空投再质押
  • 以太坊
  • Meme
  • 比特币L2
  • 以太坊L2
  • 研报
  • 头条
  • 投资

免责声明:内容不构成买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石墨网络推出更公平的被动质押替代方案,并着手准备@G代币CEX上市,全面展开2025年发展路线图

2025-03-18 20:35:55
收藏

石墨网络2025路线图:市场质押及其他

石墨网络(Graphite Network)是一个声誉驱动的Layer 1区块链,允许所有类型的节点直接从网络中获取收益。近日,该网络发布了2025年的发展路线图。路线图中包括推出一项重要的被动质押替代方案——市场质押计划(Market Staking Program),为用户提供一种通过积极参与市场而非单纯持有代币来获取奖励的新方式。

被动质押的现状与挑战

对于加密爱好者来说,被动质押已成为一种低投入高回报的流行方式。其过程简单:购买代币、锁定代币,然后坐等收益随时间累积。这种被动收入的承诺吸引了无数用户进入加密领域。然而,现实与预期之间的差距逐渐让热度消退。

许多质押计划承诺固定的年化收益率(APY),通常在4%到15%之间。但这些收益率往往难以跟上加密货币市场的波动。当价格波动或代币价值下跌时,预期收益实际上可能会缩水。

此外,随着越来越多的参与者加入质押,奖励被分摊得更薄,早期采用者和新进入者的回报都在减少。即使最初APY较高的计划也往往会逐渐下降,因为促销利率难以持续,而不断增长的质押池稀释了个人收益。

最终,被动质押的收益往往低于加密爱好者的预期。石墨网络希望通过其市场质押计划改变这一现状,鼓励行动而非被动等待,从而创建一个更健康、更具参与性的生态系统。这不仅是为了更大的回报,更是为了公平,让那些积极支持网络的人获得更大的份额。

2025年路线图的更大愿景

这些努力只是石墨网络2025年路线图的一部分,该路线图还包括在中心化交易所(CEX)上线@G代币,以及推出基于声誉的高实用性Layer 2(L2)解决方案,旨在推动其区块链技术的广泛采用,并加速Web3的大规模普及。

在中心化交易所上线@G代币以扩大影响力

根据路线图,石墨网络将于2025年第二季度在选定的信誉良好的中心化交易所上线@G代币。这一上市预计将提高代币的流动性、可访问性和可见性,使更广泛的用户更容易发现、获取和交易@G。

最近的例子显示了CEX上市对代币的影响。例如,Aptos(APT)于2022年底在币安上线后,其交易量在一周内飙升了300%,价格上涨了40%。同样,Arbitrum的ARB代币在2023年上线Coinbase后,由于更容易获得,价格增长了20%。

对于石墨网络来说,上线@G代币可能会带来类似的成功,吸引更多交易者并加强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

路线图超越质押与上市

虽然市场质押计划和CEX上市是即将在第一季度到第二季度实施的举措,但石墨网络对2025年有着更广阔的愿景。

在2025年前六个月,他们还将专注于可用性改进,如优化钱包和即时交易功能,为平台奠定坚实基础。

此外,石墨网络将推出其首个L2解决方案——电话簿声誉项目(Phonebook Reputation project)MVP。这是一个去中心化身份工具,将根据用户的投票和行为对其进行评级,并将这些信息存储在智能合约中。用户可以将其视为去中心化金融(DeFi)或传统金融(TradFi)平台上的信任过滤器。

在第三季度到第四季度,石墨网络将继续致力于L2创新。他们计划推出一款基于声誉的约会应用,以及热点捆绑计划(hotspot bundles initiative),这是一项针对服务不足国家/地区的去中心化互联网解决方案,将区块链技术与现实需求相结合。

石墨网络还旨在通过一个重视信誉而非财富的投票系统来改进去中心化治理,同时推出一款将物理对象代币化的DePIN地理游戏。

这些不仅仅是炫目的想法,而是严肃的尝试,旨在展示区块链可以解决从不可靠的约会应用到互联网访问不便等日常问题。

石墨网络正在制定一个既务实又雄心勃勃的计划。随着2025年的推进,其行动可能会为去中心化技术所能实现的目标树立新的标准。

免责声明:

本网站、超链接、相关应用程序、论坛、博客等媒体账户以及其他平台和用户发布的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第三方平台及平台用户。百亿财经对于网站及其内容不作任何类型的保证,网站所有区块链相关数据以及其他内容资料仅供用户学习及研究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等其他领域的建议和依据。百亿财经用户以及其他第三方平台在本网站发布的任何内容均由其个人负责,与百亿财经无关。百亿财经不对任何因使用本网站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负责。您需谨慎使用相关数据及内容,并自行承担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进行研究、审查、分析和验证。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