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支付巨头的链上争霸战:Visa、万事达、PayPal的基建竞赛
你知道全球金融业最赚钱的领域之一是什么吗?跨境支付绝对位列其中。以Visa、万事达、PayPal为代表的支付巨头——不同于普通企业、政府或机构——正将目光投向加密领域的链上支付基础设施建设,它们之间的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
近日Visa宣布支持多种稳定币及主流公链(包括USDC、PYUSD、EURC和以太坊、Solana、Stellar、Avalanche等),这不仅是业务拓展,更标志着支付世界与链上世界正在加速融合。
借此契机,让我们深入这场正在进行的基建主导权争夺战。

支付巨头为何此刻"上链"?
1. 支付网络正在重构
长期以来Visa和万事达垄断全球支付市场,分别占据39%和24%份额,其利润率惊人(67%与57%),依靠中心化清算网络掌控全球支付结算。但Web3的崛起正在颠覆这一模式:
• 稳定币实现近乎即时结算
• 区块链绕过多层中介
• 用户与商户可不经传统银行完成交易
在此背景下,支付巨头面临抉择:要么被链上系统边缘化,要么主动转型为链上结算枢纽。
2. 多链+多币才是制胜关键
加密世界高度割裂:
• 用户分散在以太坊、Solana、Stellar、Avalanche等链
• 稳定币生态价值各异:USDC、PYUSD、EURC各有应用场景
若Visa或万事达只支持少数链或币种,将无法覆盖全部场景,错失成为链上支付标准"高速公路"的机会。因此必须逐步扩大覆盖范围,发展完善的多链+多币兼容能力。
三巨头如何布局链上基建?
1. Visa:扩展稳定币与多链支持
Visa近期宣布支持Paxos的USDP、PayPal的PYUSD和Circle的EURC,同时将其网络从以太坊、Solana扩展至Stellar和Avalanche。这意味着:
• 不仅支持美元稳定币,更纳入欧元稳定币
• 不仅服务以太坊用户,还覆盖Stellar和Avalanche
• 正从中心化清算转向链上结算
这是战略级动作:Visa正在进化为具备多链兼容能力的新型链上支付网关。
2. 万事达:从身份到结算的全栈链上构建
万事达动作比Visa更早:
• 推出区块链身份系统Crypto Credential,为地址赋予链上信用
• 搭建多链原型平台测试CBDC与商业银行稳定币互操作
• 与Fireblocks、Paxos、Circle合作探索托管、跨境转账与链上结算
• 通过链上清算为商户提供直接加密货币结算
相比Visa全面拥抱稳定币,万事达更注重基础建设:链上身份+结算平台+跨链互操作性。
3. Stripe:面向开发者的支付中间件
Stripe更似Web3 API供应商,聚焦商户与开发者端:
• 2023年推出USDC支付API,允许商户接收、兑换和提取USDC
• 提供托管钱包服务,降低中小Web3企业进入门槛
• 支持法币↔稳定币兑换
• 构建开发者友好+商户便捷+KYC合规的核心三角
Stripe并非发行方,而是连接传统与加密商户的关键中间件桥梁。
这场争夺为何如此关键?
1. 单链单币已成过去式
若仅支持以太坊+USDC,将失去Stellar、Avalanche用户或PYUSD使用者。要成为跨链支付平台,巨头必须支持更广泛的链与稳定币——否则面临边缘化风险。Visa的举动兼具前瞻性与必要性。
2. 稳定币是基础资产,公链是传送带
在链上交易中,稳定币是结算货币。谁能提供更快、更便宜、更无缝的稳定币结算,谁就成为基建提供者。这不仅是代币投机,更是真实资金在跨链流动。
3. 身份+结算=控制权
万事达的Crypto Credential实现地址验证,减少诈骗和交易错误。这是上链的信任基建。当身份与结算都在链上时,掌控节点与身份系统者将掌握话语权。
4. 商户+开发者整合:Stripe的玩法
多数Web3商户不懂加密,也不愿自托管钱包或管理DeFi。Stripe的稳定币API为商户打包区块链便利性。这种模式对全球中小商户尤其友好。
从用户、平台、商户到开发者——若支付巨头掌控这一链路,它们将不再是"传统支付公司",而是链上生态架构师。
任何转型都伴随挑战
1. 合规与监管风险
稳定币监管仍在变化。欧美尚在制定法律框架。更严格监管可能限制Visa和万事达的链上野心。
2. 跨链安全挑战
支持多链多代币增加复杂性。兑换逻辑或钱包基建的单一漏洞可能引发重大风险,安全成本极高。
3. 与传统链生态的潜在冲突
以太坊、Solana、Avalanche已是无数DeFi项目的家园。部分项目可能抵制传统金融进入结算层。如何设计合规治理仍是未知数。
结语:支付世界的新战场已开启
• Visa正从中心化清算转向多链兼容结算平台
• 万事达进化为链上身份+结算基建提供方
• Stripe成为Web3商户接入的后端赋能者
• PayPal直接发行自家稳定币,深度参与链上支付
虽然策略不同,但目标一致:争夺链上基建控制权。推动支付世界从中心化走向去中心化,同时在入口处仍保持品牌与信任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