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选
我的自选
查看全部
市值 价格 24h%
  • 全部
  • 产业
  • Web 3.0
  • DAO
  • DeFi
  • 符文
  • 空投再质押
  • 以太坊
  • Meme
  • 比特币L2
  • 以太坊L2
  • 研报
  • 头条
  • 投资

免责声明:内容不构成买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加密货币市场陷入冷淡期

2025-10-24 14:34:37
收藏

加密货币市场陷入胶着:美联储会议前投资者情绪低迷

比特币与主流山寨币持续横盘整理,交易者在美联储议息会议前保持谨慎态度,反映出市场恐惧情绪升温与投机热情消退。流动性枯竭、波动率下降与投资者冷漠情绪交织,预示着加密市场可能即将迎来重大突破。

市场动态:窄幅震荡成主旋律

进入十月下旬后,加密货币市场延续震荡格局。周四亚洲交易时段,比特币(BTC)稳定在109,000美元附近,日内波动不足1%。自10月10日暴跌以来,BTC已连续数周维持窄幅波动,始终未能摆脱弱势格局。

此前那轮抛售清算了逾190亿美元杠杆头寸,不仅重创短线多头,更打击了市场风险偏好。后续多次反弹尝试均告失败,因卖盘迅速压制涨幅。当前市场呈现典型的"逢高卖出"模式——每次小幅回升都成为离场机会。

主流山寨币同样动能匮乏。以太坊(ETH)徘徊在3,850美元附近,Solana(SOL)、XRP和Cardano(ADA)日内波动均小于1%。加密货币总市值维持在42万亿美元左右,而交易量较9月下降超30%。

链上数据:参与度显著降温

链上活动同步走低。交易所比特币净流出量创年度新低,日均链上转账量较月初下降约18%,市场参与度明显萎缩。

投资者情绪:恐惧主导市场

恐惧与贪婪指数降至25,略高于"极度恐惧"阈值。投资者对短期反弹缺乏信心,普遍选择降低风险敞口。衍生品市场方面,未平仓合约较10月初峰值下降约20%,杠杆使用率同步走低。期权隐含波动率持续下滑至35%附近,创年内新低,反映市场预期未来波动有限。

独立分析师指出:"当前最大风险并非恐慌,而是麻木。交易者对各类消息反应迟钝,这种冷漠往往出现在趋势转折前夜。"

技术面:关键均线间蓄势

从技术角度看,比特币正受困于50日与200日均线构成的通道内。历史数据显示,长期在该区间盘整后往往伴随趋势性行情。FxPro首席分析师表示:"价格正在积蓄能量,要么多头失去耐心,要么空头丧失信心。"

宏观背景:政策不确定性加剧

宏观因素同样强化了市场谨慎情绪。美联储将于10月29日公布利率决议,市场普遍预期将维持利率不变,但通胀与经济增长的平衡关系仍不明朗。

最新美国数据显示核心CPI环比上涨0.3%,劳动力市场依然紧张,这使市场对年底鸽派转向的预期出现分歧。10年期美债收益率维持在4.6%高位,美元保持强势,高利率环境持续压制比特币等风险资产。

亚洲市场方面,虽然监管框架日益清晰但资金流入缓慢。香港虚拟资产制度已正式实施,但新增资本不及预期。韩国和日本零售交易量自年初以来下降超40%,流动性紧缩成为市场区间波动的主因。

多位策略师认为,当前处于"高利率风险抑制"状态。若美联储未释放明确宽松信号,资金大规模回归加密市场的可能性较低。

叙事疲劳:量子计算引发短暂担忧

科技领域本应提振市场情绪的事件也未能奏效。谷歌宣布其"Willow"量子芯片实现"量子优越性",在某些任务上超越经典超级计算机。这曾短暂引发市场对比特币加密安全性的担忧。

理论上看,量子计算机可能破解比特币采用的ECDSA加密方案。但专家普遍认为这种威胁尚属遥远,现有硬件水平远不足以对比特币构成威胁,实现突破可能需要数十年。

市场反应印证了这一判断——比特币价格几乎未受该消息影响。交易者对各类"新叙事"的反应日趋平淡,无论是AI、真实世界资产(RWA)还是Web3概念,故事周期正在缩短,市场想象力持续萎缩。

对于依赖叙事和情绪驱动的市场而言,这种冷漠或许是最危险的熊市信号。当新的故事和预期消失,价格上涨将失去核心动力。

后市展望:平静水面下的暗流

历史数据显示10月通常是比特币表现强劲的月份,但今年情况特殊。若价格在月底前未能突破关键位(111,000美元阻力位与105,000美元支撑位),投资者需为更长期的盘整做好准备。

冷漠情绪正在吞噬市场的投机精神。真正的危机并非价格下跌,而是信心流失。当投资者不再讲述新故事,也不再期待变化,波动性与市场活力将同步消退。未来数周,美联储政策信号、宏观经济数据和流动性变化将共同决定这场静默的终结时点。

免责声明:

本网站、超链接、相关应用程序、论坛、博客等媒体账户以及其他平台和用户发布的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第三方平台及平台用户。百亿财经对于网站及其内容不作任何类型的保证,网站所有区块链相关数据以及其他内容资料仅供用户学习及研究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等其他领域的建议和依据。百亿财经用户以及其他第三方平台在本网站发布的任何内容均由其个人负责,与百亿财经无关。百亿财经不对任何因使用本网站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负责。您需谨慎使用相关数据及内容,并自行承担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进行研究、审查、分析和验证。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