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选
我的自选
查看全部
市值 价格 24h%
  • 全部
  • 产业
  • Web 3.0
  • DAO
  • DeFi
  • 符文
  • 空投再质押
  • 以太坊
  • Meme
  • 比特币L2
  • 以太坊L2
  • 研报
  • 头条
  • 投资

免责声明:内容不构成买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挑选优质主动型ETF的五大内幕秘诀(早知道早受益)

2025-09-13 02:00:55
收藏

投资世界的范式转变

在投资领域,一场根本性变革正在发生。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曾专属于被动跟踪指数的策略,如今已演变为多功能投资工具。推动这一变革的是主动管理型ETF(Active ETF)的爆炸式增长,这类基金旨在超越基准或实现特定投资目标。行业数据证实了这一趋势:预计到2030年,全球主动ETF管理资产规模将增长两倍至4.2万亿美元,这清晰彰显了其日益重要的地位。

这种增长源于投资者对"鱼与熊掌兼得"的追求:既希望获得专业投资管理带来的超额收益潜力(即阿尔法收益),又希望享有ETF产品的结构性优势,包括日内流动性、每日透明度和税收效率。然而,新基金的激增也带来了挑战。对许多投资者而言,从众多产品中选择合适的主动管理型ETF可能令人望而生畏。仅靠标准指标难以进行有效尽调,成功的关键在于理解那些真正区分卓越基金与平庸基金的微妙内在因素。

五大深层考量因素

1. 以人为本:关注团队与流程而非产品

主动ETF的最大风险与最大机遇,既不在于其股票代码也不在于当前持仓,而在于指导它的人为判断和系统化流程。与被动ETF不同,主动ETF的成功直接取决于专业经理人或团队的能力与决策,这引入了所谓的"管理风险"——即管理者的选择未必总能带来理想结果。

为降低这种风险,投资者尽调必须超越持仓表格分析,需要评估管理者的背景、过往业绩记录以及基金本身的传承。某些主动ETF只是现有共同基金策略的新包装,这对投资者可能构成显著优势——因为这些基金提供了可深入研究的投资组合历史持仓、业绩表现和管理者行为记录,这是新发行基金所不具备的深度信息。

因此,投资决策不仅是对资产清单的选择,更是对投资哲学和团队的信任投票。管理者的流程——包括研究、分析和判断——才是产生潜在阿尔法的源泉,在复杂市场中尤为如此。例如,在国际股票领域,分析师覆盖度与美国股票存在显著差距:截至2025年5月,标普500指数前十大成分股平均有68位分析师覆盖,而MSCI EAFE指数前十大成分股平均仅有34位。这种差距为有能力的主动管理者创造了发现市场低效机会的空间,而这些机会可能被被动策略忽视。

2. 穿透费率表象:识别真实成本

虽然费率是关键因素,但仅凭此评判主动ETF可能产生误导。要真正理解"实际成本",需要考虑扣除所有费用后的净回报,包括管理者可能创造的超额收益。

评估费用时需要将主动ETF置于市场环境中审视。虽然其费率通常高于核心被动ETF,但相比传统主动管理型共同基金往往更为经济。在某些复杂策略领域,主动ETF的费用甚至可能与被动产品相当或更低。这反映了共同基金向ETF转型以降低成本、提升税收效率的大趋势,表明主动管理正变得更具可及性和竞争力。

这意味着主要目标不是寻找费率最低的基金,而是识别费后回报最高的产品。如果管理者的能力能持续创造超越基准的回报,产生足以补偿成本的阿尔法收益,那么较高费率完全合理。因此投资者应仔细审查和比较费用结构,包括任何业绩报酬,并关注成本对应的价值创造。

3. 评估策略适配性与执行能力

主动ETF最准确的理解不是独立产品,而是"ETF包装下的投资策略"。策略本身必须同时适配ETF形式和投资者个人财务目标。

投资者首先需要评估自身财务目标是否与基金声明目标一致。主动ETF领域广阔多元,有些基金明确设计用于产生收益,有些则通过战术性配置价值、动量等因子来超越大盘。关键考量在于策略与ETF包装的适配度:ETF形式最适合高流动性、广泛交易的证券组合。对于难以交易的非流动性资产策略,由于需要每日透明度和交易,与ETF结构存在天然矛盾。

主动ETF的固有价值源于其执行被动指数无法复制的特定策略的能力。投资者需要理解特定主动策略的必要性——无论是解决特定市场低效,还是实现目标投资目的。这将投资行为从简单的产品选择提升为组合构建的战略决策。

4. 洞察基金真实流动性

常见误区是认为日交易量低的ETF流动性差、难以交易。实际上,主动ETF的流动性不仅取决于其场内交易量,更根本的是其底层资产的流动性。

ETF结构采用双层流动性系统:第一层是二级市场,大多数投资者在此以市价买卖;第二层是一级市场,授权参与商(AP)通过申购赎回机制调节份额供给。只要底层资产(如美股大盘股或政府债券)流动性充足,无论ETF日交易量如何,AP都能轻松创设或赎回份额来满足需求。这种双市场结构保障了主动ETF的价格稳定和效率。

5. 超越历史业绩的全面尽调

历史回报虽是考量因素,但绝不能孤立看待。完整尽调需要综合定性和定量分析,特别要将基金表现与相关基准对比——这在被动基准质量较低的市场(如某些国际股票市场)尤为重要。

投资主动ETF是战略性组合选择,而非简单选股。最成功的运用方式是将其作为多元化组合的组成部分:既可补充现有核心持仓,也能提供特定板块敞口,或通过投资主题增强多元化。这将投资决策从产品选择升级为资产配置战略。

常见问题解答

问:主动ETF总是比被动产品昂贵吗?
答:未必。虽然其费率通常高于核心被动ETF,但相比主动管理型共同基金往往更经济,某些专业策略中甚至与复杂被动产品费用相当。

问:主动ETF能作为核心持仓吗?
答:完全可以。ETF仅适合短期交易是误解,主动管理型ETF完全能帮助投资者构建战略组合核心,提供多元化及长期阿尔法潜力。

问:为何主动ETF近年爆发式增长?
答:2019年监管改革赋予其结构更大灵活性,同时投资者日益渴望兼具专业主动收益潜力与ETF结构优势的工具,两者共同推动了这一趋势。

免责声明:

本网站、超链接、相关应用程序、论坛、博客等媒体账户以及其他平台和用户发布的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第三方平台及平台用户。百亿财经对于网站及其内容不作任何类型的保证,网站所有区块链相关数据以及其他内容资料仅供用户学习及研究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等其他领域的建议和依据。百亿财经用户以及其他第三方平台在本网站发布的任何内容均由其个人负责,与百亿财经无关。百亿财经不对任何因使用本网站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负责。您需谨慎使用相关数据及内容,并自行承担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进行研究、审查、分析和验证。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