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Cifas首席执行官迈克·哈利
当加密货币行业正在颠覆金融世界时,一个潜在的危机正在暗流涌动。据报道,2024年加密货币诈骗金额达到创纪录的99亿美元,而2025年的预测数据更令人忧心。
无论是庞氏骗局、拉高出货这类"新瓶装旧酒"的欺诈手段,还是地址投毒等新型加密骗局,全球性的欺诈浪潮正重创行业根基,严重削弱消费者信心。
加密货币领域的滥用
犯罪分子正日益滥用该行业来洗白传统金融领域的非法所得。这给企业跟上反洗钱(AML)规则演变带来了合规挑战。事实上,英国近90%的加密货币注册申请正是因为薄弱的AML和反欺诈管控而失败。
加密货币行业为重塑监管形象付出的努力有目共睹,但单个企业的举措——如行业诈骗标记工具和阻断行动——虽然值得称赞,单独实施效果有限。行业需要更激进的反金融犯罪数据共享方案。
在传统金融领域,跨部门公私数据共享打击欺诈正快速成为常态。无论是新加坡金融服务与电信运营商间的强制反诈数据共享,还是澳大利亚和英国行业主导的自愿计划,数据共享已被全球公认为抵御金融犯罪的关键防线。
唯有串联欺诈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我们才能遏制这场全球犯罪浪潮。随着欺诈行为不断适应国际金融新形势,数字资产社区的缺位成为链条上的关键缺失。将其纳入现有数据共享体系,不仅有助于构建强大生态系统,也将使行业自身受益。
从理论到行动
行业应采取三项关键措施:
首先,当前加密货币作为主流支付手段的有限性意味着,即便最顽固的加密犯罪者也无法孤立存在。加密货币与法币间的出入金通道,正是打击相关欺诈的关键切入点。信息孤岛现象严重阻碍了反欺诈效能。
其次,欺诈洗钱链中加密货币的使用带来AML新挑战。随着监管机构加强对交易所的打击和新规生效,行业亟需建立防御机制。这需要来自产业链上游的关键数据流支持,以识别并阻断可疑人员进入生态。
最后,尽管数字资产社区的反欺诈意愿增强,但合规专业建设仍处起步阶段。行业亟需借鉴其他领域成熟的防欺诈经验——对那些行业而言,这些新型欺诈不过是"常规操作"。
加速协作
英国为行业跨部门数据共享提供了理想的政策试验田。
法律层面,英国信息专员办公室明确表示"数据保护不能成为打击欺诈的借口"。这与近期犯罪分子冒充执法部门和钱包平台骗取120万美元的案件尤为相关。配合2025年《数据使用与访问法案》将犯罪预防确立为"法定正当权益"的修订,数据共享的法律依据已无比清晰。
监管层面,英国财政大臣的声明预示着数字资产行业将与传统金融适用同样的消费者保护规则。难以想象没有跨行业数据共享的英国反欺诈体系能够有效运转。金融行为监管局也明确将数据共享列为打击洗钱的关键工具。
实践层面,英国拥有成熟的金融犯罪数据共享生态,包括通过联合反洗钱情报工作组实现的公私合作与跨部门协作。向数字资产行业开放这些机制的工作已经启动,在政府支持下有望加速推进。
加密社区深知欺诈危机带来的声誉与监管风险。但仅靠认知远远不够,孤军奋战注定徒劳。全球范围内,跨行业数据共享始终是有效防欺诈的核心助力。凭借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英国完全有能力树立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