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i:重塑金融生态的核心基础设施
DeFi(去中心化金融)已成为当前加密货币生态系统的核心支柱。截至2025年5月,DeFi平台锁定的总资产价值(TVL)已突破1000亿美元,这意味着超过一半的区块链活动与DeFi直接相关。从交易所、借贷、资产管理到衍生品,传统金融的几乎所有功能都在区块链上实现了自动化运行。
AI驱动的金融范式转变
如今,复杂金融活动的决策与执行已不再由人类主导,而是交由人工智能完成。钱包自主进行投资决策,AI管理DAO(去中心化自治组织)资金的架构已广泛普及。这不仅是技术的简单融合,更是金融系统主体与责任结构的根本性变革。
区块链透明性与AI隐私的冲突
然而,这种转变与区块链的基本设计理念存在冲突。区块链以数据公开透明为特征,透明度即信任。但当AI成为主体时,这种透明性反而成为弱点。如果AI的决策标准、策略逻辑和执行条件都被完整记录在链上,不仅会面临模仿和抢先交易(front-running)的风险,还可能导致系统陷入"群体思维(hive mind)"的困境。可预测的人工智能,已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智能"。
隐私计算:解决方案与技术创新
为解决这一问题,"隐私大脑(Private Brain)"概念应运而生。其核心在于隐藏决策过程,仅将结果记录在区块链上。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技术是TEE(可信执行环境,Trusted Execution Environment)。TEE在CPU内部隔离区域执行运算,从根本上阻断外部访问。AI在此空间内制定策略,区块链仅接收并验证最终结果。
全球实践与国内挑战
国际上,这一趋势已进入实用阶段。Oasis Labs构建了基于TEE的AI计算平台,Secret Network实现了隐藏输入值和逻辑的智能合约执行。Cartesi和ARPA也通过计算隐藏技术,正在实现"不可见的判断,可验证的结果"的架构。
然而,韩国在这一变革中仍缺乏制度准备。无论是《数字资产法》还是《电子金融交易法》,都未对AI代理的法律地位或责任结构作出定义。TEE、MPC、ZK(零知识证明)等核心技术也仍处于制度框架之外。创新在加速,而法律和制度却仍停留在过去。
未来发展方向
1. 明确人工智能代理的法律地位与责任结构
2. 制定特殊条款与技术标准,确保TEE等隐私计算技术在法律框架内安全运行
3. 引入"可信计算认证制度",验证技术的可靠性
4. 加快建立数字沙盒,在国民年金、公共数据、能源交易等实际产业中测试应用AI代理
构建数字主权的新时代
DeFi不是一时的潮流,而是支撑加密货币生态的主力系统。在这一系统中,AI代理正在引领"下一轮进化"。技术已经实现了"不可见的判断",现在我们需要做好接受这种判断的准备。信任不再仅仅依赖于可见的事物,即使不可见,只要能够被证明,那就是更强大的信任。只有在这种信任的基础上,韩国才能建立起真正的数字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