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比特币ETF面临监管障碍 最早或于2027年面世
根据现行投资信托法规,日本比特币ETF面临监管壁垒,若改革进程未加速,最早可能推迟至2027年推出。托管风险是最大障碍,由于缺乏类似美国的明确责任框架,信托银行不愿处理加密资产。机构调查显示投资者需求强劲,60%的机构有意配置加密资产,而通过ETF和NISA免税账户的零售端采用率预计将激增。
政策讨论升温
日本正就推出首只比特币ETF展开辩论。随着全球加速采纳数字资产,监管机构、资产管理公司和专家正在权衡法律、税务及托管方面的挑战。
东京WebX 2025峰会焦点
在东京举行的WebX 2025峰会上,关于日本推出比特币ETF可行性的讨论成为最受关注的议题之一。继美国于2024年批准现货比特币ETF并吸引超1500亿美元资金流入后,日本各方正探讨是否跟进。由CoinDesk JAPAN主持的专家小组汇集了来自SBI环球资产管理、野村证券和毕马威日本的高管,讨论既展现出对市场增长的高度期待,也揭示了现存的法律与运营障碍。
全球视野:美国与其他市场的进展
美国批准现货比特币ETF的决定重塑了全球投资格局。机构投资者迅速接纳该产品,零售交易者则获得了受监管且便捷的比特币投资渠道。加拿大、新加坡、英国和迪拜等司法管辖区也快速跟进,将自己定位为数字资产金融的全球竞争中心。WebX与会专家警告,日本可能丧失其作为加密领域先驱的声誉。正如SBI代表指出,美联储等美国政策制定者已明确将比特币视为"数字黄金",这种监管清晰度推动了主流金融体系对加密资产的接纳。若不能及时改革,日本恐将被行动更快的市场超越。
日本当前处境
尽管在加密监管方面曾处于领先地位,日本对数字资产ETF结构仍持谨慎态度。《投资信托执行令》允许的基础资产清单未包含加密货币,这阻碍了标准比特币投资信托ETF的创建。基于期货的产品或外国ETF包装等替代结构也面临监管限制。
税收制度增加了复杂性。虽然ETF可能适用20%的分离课税,但现货交易适用不同税率,可能引发市场失衡。野村证券代表强调机构需求旺盛,调查显示超60%的日本机构投资者希望配置加密资产,其中过半倾向通过ETF渠道。但若缺乏改革,这些需求将继续由海外市场满足。
监管路径与时间表
讨论中提出了两种可能路径:
立法改革 - 修订《金融工具与交易法》将加密货币列为"特定资产",允许设立ETF。预计该议题将在2026年国会审议,最快2027年春实施。
行政调整 - 更快捷的方案是修订执行令而无需等待立法程序完成,可能通过将比特币与黄金等商品类结构结合,使相关ETF提早面市。
虽然官方预计时间为2027年,但专家警告等待可能使日本大幅落后于快速推进的香港、新加坡和迪拜。
托管与信托银行:主要障碍
资产托管仍是最具挑战性的环节。在日本ETF模式下,信托银行必须持有基础资产,但多数机构因黑客攻击等无法完全消除的风险不愿承接加密资产托管。毕马威专家指出,除非建立明确的责任框架,否则信托银行将回避相关业务。美国采用"超保额损失由投资者承担"的模式,日本需要类似的制度设计才能推动银行参与,在此之前托管问题将持续成为瓶颈。
市场潜力与投资者需求
若获批准,比特币ETF可能改变日本金融格局。日本现有1250万个加密交易所账户,对比2600万个NISA免税账户。将比特币ETF纳入SBI证券等机构的证券账户将显著扩大投资者准入。
对机构投资者而言,比特币ETF提供多元化投资组合与抗风险能力。与美国情况类似,基金经理将面临配置压力以避免落后同行。对零售投资者,ETF可实现与NISA、iDeCo等免税储蓄工具的无缝整合,推动比特币从投机交易转变为主流资产类别。
税收与竞争压力
税收政策将成为关键决定因素。相较于现货交易更优惠的ETF税率可能导致市场扭曲,需要保持各类投资者与产品间的公平性。
同时地区竞争正在加剧。新加坡、香港和迪拜已推出数字资产ETF并吸引全球资本,日本能否跟上步伐将决定东京能否保持领先金融中心地位。
未来战略选项
专家组提出多项建议方案:在法规允许时引入外国比特币ETF进行本土分销;创建比特币与黄金等成熟商品挂钩的混合产品;采用分阶段策略,先推出期货或信托包装结构再过渡到现货ETF;深化监管机构与私营部门的对话以加速改革。
结论
WebX 2025峰会明确了一个事实:日本推出比特币ETF只是时间问题。虽然机构与零售需求明确,但托管、税收和法律改革等实质障碍仍然存在。最早可能在2027年面世,但若具备政治意愿和监管灵活性,或可提前实现。真正的不确定性在于日本将在数字金融领域引领潮流还是落后于全球竞争者。比特币ETF已不仅是一种金融产品,更是检验日本迎接下一阶段金融创新准备程度的试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