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加密货币圈再曝丑闻 Bitsonic交易所前CEO欺诈案二审加刑
韩国加密货币行业再遭重创,Bitsonic交易所前CEO申镇旭因另一起涉及投资者资金和代币操纵的欺诈案,二审再获加刑。此次判决叠加2024年判处的7年刑期,使这起韩国最受瞩目的数字资产丑闻再度发酵。
加刑判决引发舆论哗然
2025年8月5日,首尔地方法院认定申镇旭挪用超1.6亿韩元(约合11.5万美元)罪名成立。检方指控其人为抬高Bitsonic代币(BSC)价格,并将资金转移至与平台无关的个人投资项目中。
法官成基俊在判决书中指出:"虽然本案涉案金额小于前案,但被告的重复欺诈行为严重破坏了金融市场信任。"法院最终裁定在原刑期基础上追加6个月监禁。
欺诈时间线:模式逐渐清晰
Bitsonic欺诈案并非孤立事件。2024年,申镇旭与交易所技术总监(姓氏裴)就被判定诈骗客户1000亿韩元(约750万美元)。该操纵行为自2019年持续至2021年,涉及虚构交易量和伪造代币价格数据。
韩国检方披露,申镇旭通过虚假公告和操纵交易制造市场热度,从而高价抛售BSC代币。
监管压力与行业反应
该案再度引发韩国加密货币监管讨论。近期实施的《虚拟资产用户保护法》赋予监管机构冻结资产、调查交易所和保障消费者权益的更大权限。
首尔科技大学加密货币政策分析师闵智勋表示:"Bitsonic案件证明监管的必要性。这不仅是个别污点,更是影响投资者对韩国交易所整体信心的系统性失灵。"
公众信任持续走低
韩国加密货币社区对此反应激烈。多位投资者对监管机构未能早期发现欺诈行为表示愤怒,多数人将矛头指向中小型交易所审计标准缺失和透明度不足。
受害投资者金素妍坦言:"毕生积蓄葬送在信任的平台令人崩溃。虽然监管姗姗来迟,但总算有所行动。"
事件影响
Bitsonic欺诈案暴露出缺乏监管或管理不善的加密货币交易所的阴暗面。随着申镇旭二审加刑,监管机构正加紧完善法律框架。
该案或将成为数字资产领域欺诈诉讼的标志性判例。然而目前,韩国投资者仍需面对受损的市场信心,期待更严格的执法措施。
案件要点
1. Bitsonic欺诈案涉及通过代币操纵和资金挪用诈骗投资者
2. 总涉案金额达101.6亿韩元(约760万美元)
3. 申镇旭2024年获刑7年,2025年二审加刑6个月
4. 韩国已出台《虚拟资产用户保护法》等新规防范类似犯罪
5. 被告仍保留向高等法院和最高法院上诉的权利
关键术语解释
Bitsonic代币(BSC):涉事交易所发行的代币
韩元(KRW):韩国法定货币
虚拟资产用户保护法:韩国加密货币投资者保护监管框架
价格操纵:人为抬高资产价格的违法行为
加密货币交易所:比特币等数字货币交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