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选
我的自选
查看全部
市值 价格 24h%

免责声明:内容不构成买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当比特币不再避险?币股同跌揭示全球资金新去向

2025-10-17 11:23:17
收藏

过去几年,加密市场与美股的关系一直像一场“分分合合”的恋爱——有时比特币独自狂飙,仿佛不受宏观影响;有时又与纳指、标普一道跌宕,同悲共振。如今,在通胀高企、美联储加息预期反复、AI与区块链叙事交织的背景下,币股联动再度来到关键十字路口。投资者开始重新思考:数字资产究竟是避险港湾,还是高风险科技股的延伸?这种“错位到同跌”的节奏,也许正预示着一个新周期的到来——市场的风向,正在悄悄转变。

十字路口:修复联动,还是提前熄火?

决定方向的,不是价格本身,而是传导效率能否被修复。过去的一个月里,财库、融资、经营三条链路几乎同时产生摩擦。

首先看财库传导。以 SharpLink ( SBET )为例,近一个月连续更新以太坊持仓,同时启用在市增发( ATM )补弹,并释放“股价低于净值将考虑回购”的信号,截至八月底以位列第二大以太坊财库公司。但其股价并未与 ETH 同步走强,8月甚至整体收跌,总市值已跌破其 ETH 持仓价值。市场比“持有多少”更在意“怎么持、如何治理”,余额做大已经难以换来估值溢价。

其次,融资传导正在反噬股价。曾经靠“发股买币”的模式让市值跟币价联动的叙事, 正在崩塌。就拿 ETH Z 来说,公司虽然披露了拥有超过3.49亿美元的 ETH 储备,却因大规模的股票发行计划诱发市场对稀释的担忧,股价反而一路暴跌。这正验证了“融资不是推高股价的手段,而成了压制的根源”。

最后是经营传导。挖矿机构盈利承压、交易所增长乏力,这都削弱了股价与币价的联动。据 Coinbase 二季度财报信息,其交易收入仅为约7.64亿美元,环比下滑近40%;整体收入从第一季的20.34亿美元跌至14.97亿美元,环比下降26.4%。这表明,尽管 BTC 和 ETH 在上涨,但交易所的经营表现并没有同步提升,难以吸引股价上涨。

这一切叠加的结果:晚周期的味道出来了。币价的中短期动能开始“拉一下、歇一下”,锋利度在钝化;股票端更脆——溢价退潮、融资疲劳、经营弹性没跟上,往往比币先“喘”,提前熄火由现象变成共识。

修复还是脱钩:看三件小事

由此推演,即便这些公司此刻继续购入 BTC / ETH ,边际回报也更可能迅速贴近“净值”,而不是过去那种“净值之上再叠一层溢价”。这也是十字路口的核心:是靠机制把传导修好,还是接受更长时间的结构性脱钩?

判断走向不用押注宏大叙事,就盯这三件小事:

1、看 mNAV 折价:3–4 周内能否收敛,甚至回到溢价区间。

2、看融资动作:是否从高频 ATM /可转债转向更克制的节奏,并辅以回购/锁定,把每股净值“锚”住。

3、看经营指标:链上手续费/成交回升、矿企现金成本边际下降、交易所衍生品/托管等非交易收入占比抬升。

若三项里满足其二,联动的故事还有续集;否则,“脱钩”会被钉住,币股在回撤期承受的弹性惩罚将会更重。

结语

总的来说,这波“齐步降温”不是偶发,而是一场公开的压力测试。接下来,投资者面临的选择是,继续押注那些能把“故事”落到“机制”的公司,还是绕过它们回到原生资产与更透明的配置工具?对行业而言,这更是一场模式重估,币股究竟是通往主流资本的桥梁,还是下一轮行情里最先熄火的幻影?十字路口已在眼前,时间不会无限宽容。

免责声明:

本网站、超链接、相关应用程序、论坛、博客等媒体账户以及其他平台和用户发布的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第三方平台及平台用户。百亿财经对于网站及其内容不作任何类型的保证,网站所有区块链相关数据以及其他内容资料仅供用户学习及研究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等其他领域的建议和依据。百亿财经用户以及其他第三方平台在本网站发布的任何内容均由其个人负责,与百亿财经无关。百亿财经不对任何因使用本网站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负责。您需谨慎使用相关数据及内容,并自行承担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进行研究、审查、分析和验证。

展开阅读全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