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币市场格局生变:泰达与Circle的供应主导地位松动
核心要点
• 泰达与Circle市场份额从2024年3月的91.6%降至86%,新竞争者正加速进场
• 金融机构与DeFi协议通过收益分成模式推出白标稳定币
• 银行获准发行稳定币后或组建联盟参与竞争
• 交易所和金融科技钱包通过品牌化产品实现收益内部化
双巨头控制力减弱
长期由泰达(USDT)和Circle(USDC)主导的稳定币市场正显现裂痕。数据显示,两家发行方当前合计控制约2450亿美元供应量,占据86%市场份额,较2024年3月峰值91.6%明显下滑。虽然仍保持绝对优势,但新型竞争者通过收益共享机制正逐步蚕食市场份额。
加密投资人Nic Carter指出,这种转变可能标志着稳定币市场碎片化时代的开端。此前挑战者如Dai和Terra的UST曾短暂增长,但均未能持续。如今的新入局者采取了截然不同的策略——Ethena的USDe、Ondo的USDY等通过向中介机构提供收益分成模式站稳脚跟。
交易所与金融科技的布局
Carter分析指出,交易所有强烈动机发行自有稳定币。持有5亿美元USDT的交易所无法获得国债收益,而发行自有代币可将这部分收益内部化。这种商业逻辑正在推动多家平台转向自主发行。
金融科技应用也采用类似策略。用户界面仅显示美元金额,背后实际将资金转换为平台或其合作伙伴发行的稳定币。例如Phantom钱包已推出Phantom Cash等品牌化产品,通过这种模式实现收益留存。
银行与DeFi的新战场
去中心化金融协议同样在试水原生稳定币。Hyperliquid近期推出USDH,明确表现出为自身生态系统捕获收益的意图。与此同时,传统银行在监管新政下获准发行稳定币。包括摩根大通、美国银行在内的多家机构已开始讨论组建发行联盟的可能性。
当前市场呈现三股力量角力:金融科技钱包通过白标产品转化用户资产,DeFi协议构建原生稳定币体系,传统银行则凭借监管优势准备入场。发行成本降低和收益分配机制成为主要竞争抓手。虽然泰达与Circle仍占据主导地位,但市场格局正加速演变,双头垄断时代或将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