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选
我的自选
查看全部
市值 价格 24h%
  • 全部
  • 产业
  • Web 3.0
  • DAO
  • DeFi
  • 符文
  • 空投再质押
  • 以太坊
  • Meme
  • 比特币L2
  • 以太坊L2
  • 研报
  • 头条
  • 投资

免责声明:内容不构成买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加密新时代:去中心化市场的崛起

2025-10-26 23:34:15
收藏

观点:SynFutures联合创始人兼CEO Rachel Lin

自2020年"DeFi之夏"的兴衰周期以来,去中心化金融已走过漫长道路。早期的爆发式增长主要源于实验性探索、市场炒作和不可持续的高额激励。五年后的今天,DeFi的底层逻辑已焕然一新。过去一年的发展犹如静水深流,为行业奠定了坚实基础。2025年或将成为DeFi超越中心化交易所的历史性转折点。

去中心化交易所的进化

随着Celsius、BlockFi的崩塌和FTX的破产暴露出中心化平台的固有缺陷,去中心化交易所(DEX)正通过高性能公链和自主基建,致力于提供媲美中心化平台的交易速度与用户体验。更重要的是,随着区块链延迟问题的改善,完全链上订单簿已成为可能,这使得DeFi协议开始解决资金效率和流动性等核心痛点。

相较于GMX等早期永续合约DEX采用的资金池模式,新型混合设计将自动化做市商(AMM)与订单簿交易执行相结合,或直接采用纯订单簿模式,通过减少滑点和深度问题,为交易者提供更高效的流动性解决方案。

DeFi市场份额持续扩大

仅从数据来看,今年第二季度前十大DEX的现货交易量达到8760亿美元(环比增长25%),而中心化交易所现货交易量下降28%至3.9万亿美元,二者交易量比值在第二季度创下0.23的历史新低。借贷协议的表现同样亮眼,自2022年底部以来,其活跃度飙升959%,规模已超越中心化竞争对手。Aave当前的存款规模足以跻身美国前40大银行之列,充分印证了DeFi日益增长的体量与公信力。

监管重塑与信任重建

随着加密货币市场监管框架逐渐明晰,头部DeFi协议开始主动与监管机构对话。Uniswap在推动合理政策讨论方面表现突出,力求使DeFi的透明度和自主托管特性获得法律认可。值得注意的是,每当监管压力加剧时(如美国证监会对币安和Coinbase提起诉讼期间),链上系统的优势便格外凸显——相关公告发布后数小时内,DEX交易量激增444%。这传递出明确信号:监管收紧不会消灭市场活动,只会加速其向链上迁移。

安全与托管风险进一步强化了这一趋势。2012至2023年间,中心化交易所因黑客攻击和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失高达110亿美元,是去中心化协议或钱包被盗金额的11倍以上。对多数用户而言,将资产存放在大型交易所已被证明比使用自主托管和DeFi智能合约风险更高。

中心化交易所的模仿困局

面对DeFi的发展势头,部分中心化交易所开始将链上基础设施直接整合至平台。Coinbase整合基于Base链的头部现货DEX Aerodrome,虽是一大进步,但仍保持其作为流量入口的中心化属性。币安生态则通过BNB链上永续合约DEX Aster创下流量新高,但这类由原中心化团队构建的"去中心化"产品,其真实去中心化程度值得商榷。

核心指标揭示着相同趋势:截至2024年底,DeFi总锁仓价值(TVL)已反弹至约1300亿美元,逼近历史峰值且持续攀升。在衍生品、资产管理和支付等领域,DeFi的透明度与无需许可特性已超越传统渠道。反观中心化交易所,沉重的合规负担与跨司法辖区运营使其步履维艰,Crypto.com缩减美国业务、OKX放缓去中心化布局等案例即是明证。

未来展望

若中心化交易所不能从根本上革新商业模式,仅靠模仿DeFi功能或提供自主托管选项将难以满足用户需求。加密社区的信任天平正在向"代码构建"的系统倾斜——近期市场流动性复苏时,去中心化实体获得了不成比例的资金流入便是力证。DeFi主导地位的确立已现曙光,一个更具韧性、用户赋能的金融生态正在成型。

免责声明:

本网站、超链接、相关应用程序、论坛、博客等媒体账户以及其他平台和用户发布的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第三方平台及平台用户。百亿财经对于网站及其内容不作任何类型的保证,网站所有区块链相关数据以及其他内容资料仅供用户学习及研究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等其他领域的建议和依据。百亿财经用户以及其他第三方平台在本网站发布的任何内容均由其个人负责,与百亿财经无关。百亿财经不对任何因使用本网站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负责。您需谨慎使用相关数据及内容,并自行承担所带来的一切风险。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进行研究、审查、分析和验证。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