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普全球评级首次为去中心化金融协议发布信用评级
标普全球评级近日发布了对去中心化金融协议Sky Protocol的首个信用评级,给予其"B-"评级,展望稳定。这份发布于8月8日的评级针对该协议的稳定币负债,包括USDS和DAI及其计息版本,但不涉及治理代币。此举标志着传统信用评估框架首次应用于链上实体。
评级依据与风险因素
标普指出,该投机级评级主要基于几项限制因素:存款集中度是核心考量,少数参与者控制了大部分资产;治理中心化问题凸显,创始人Rune Christensen持有约9%的治理代币,且选民参与度较低;协议的风险调整资本比率仅为0.5%,远低于传统信贷标准;此外还存在监管和网络安全风险担忧。
据业内分析,标普将Sky Protocol的信用状况与刚果共和国主权债务相提并论,明确将其定位为投机级。稳定的展望预期当前风险因素将持续12个月,评级提升取决于治理去中心化、资本充足率和存款人多样性等方面的改善。
运营优势与结构风险
评估也认可了其运营优势:自2020年以来信用损失极低,保持包括法币支持稳定币和代币化基金在内的多样化流动性储备,并接受过外部智能合约审计。但这些优势被集中度和结构性风险所抵消。
评级意义与行业影响
这是标普在完成对稳定币USDC(评为"强劲")和USDT(评为"受限")评估后,首次将评级框架延伸至DeFi协议的更广泛负债。此举为机构交易对手(如主经纪商、保险公司和结构化产品安排方)提供了标准化信用风险衡量标准。
此类评级可能影响DeFi收益定价方式。明确的信用风险特征使借贷和流动性条款能够根据传统信贷市场重新定价,而不再仅取决于协议内的供需动态。公认信用基准的引入也为受监管实体参与DeFi开辟了通路,这些机构通常设有最低评级门槛要求。
未来展望
根据标普公布的评级方法,短期内Sky Protocol评级不太可能变动,但未来的治理和资本改革可能改变这一轨迹。该分析为DeFi运营提供了规范化的风险视角,为链上参与者和寻求涉足该领域的传统金融机构建立了共同参考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