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生态新星:Pico Prism技术解析
2025年10月中旬,名为Brevis的新锐团队发布"Pico Prism"技术,随即在以太坊生态引发强烈反响。以太坊基金会官方账号发表评论称:"这是通向以太坊未来的重要一步。Pico Prism等ZK技术将使以太坊在保持可信与去中心化的同时满足全球需求。"包括Vitalik Buterin和核心开发者Justin Drake在内的多位重量级人物也公开称赞此项突破。
Pico Prism技术核心
该技术本质是由Brevis开发的零知识证明(ZKP)系统,专为以太坊L1区块的"实时证明"设计。基准测试显示:
• 在45M gas限制的以太坊区块测试中,12秒内完成证明的区块覆盖率达99.6%
• 96.8%的区块证明时间短于10秒——这是与以太坊路线图挂钩的关键指标
• 平均证明时间约6.9秒(45M gas区块),较旧硬件架构提升约33%
• 硬件成本降低50%:仅需64张RTX 5090显卡(约12.8万美元),性能却提升3.4倍
架构革新亮点
• 多机多GPU流水线设计:将证明过程分解为仿真→递归证明阶段
• 采用消费级硬件(RTX 5090)替代专业数据中心设备
• 验证节点只需验证ZK证明而无需重算交易,大幅降低计算负担
实时证明的变革意义
当前以太坊出块时间约12秒。实时证明(RTP)意味着:
• 验证者无需重执行区块交易,仅需验证证明
• 突破"可扩展性-去中心化-安全性"三元困境
• 为L1实现万级TPS奠定基础
• 硬件门槛降低使家庭节点成为可能
与以太坊路线图的契合
2025年7月以太坊路线图明确要求:
• 99%区块证明覆盖率
• 多数区块证明时间<10秒
• 验证集群成本<10万美元
• 功耗<10kW(支持家庭验证)
Pico Prism虽未完全达标,但将关键指标推进至:96.8%区块<10秒完成证明,硬件成本12.8万美元。
潜在挑战与未解难题
1. 实验室环境与真实网络的差距
2. 64张高端GPU仍存在中心化风险
3. 验证者经济模型的转型阵痛
4. ZK系统引入的新安全假设
5. 需要全生态协同升级
生态参与者的机遇
开发者将迎来更低费用与更高吞吐量,但需关注技术落地进度。
验证者硬件需求可能降低,家庭节点可行性提升。
治理层面需建立新的密码学信任机制,协调协议升级。
谨慎乐观的前景
Pico Prism虽非万能解药,但其突破性进展为以太坊下一阶段发展铺平道路。真正的考验在于实际网络环境中的执行效果与生态协同能力。这项技术不仅是工程壮举,更是开启以太坊新篇章的关键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