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老兵Tom Lee的以太坊宏图:将ETH比作1971年金融转折点
Tom Lee将当前以太坊的发展阶段类比华尔街1971年的历史性转折,认为ETH正处于金融体系变革的核心。数据显示,BitMine已成为全球最大ETH储备机构,通过独特的"飞轮模式"实现每股ETH持有量持续增长。基于结算网络价值与链上收入模型,Lee预测ETH长期或达6万美元,但强调这是以十年为维度的展望。
从华尔街策略师到以太坊巨鲸:BitMine的转型之路
Fundstrat联合创始人、前摩根大通股票策略主管Tom Lee素以大胆预测著称。2017年比特币仅1000美元时,他发布报告称若BTC取代5%黄金市值将达2.5万美元,该预测在2022年基本应验。不过2021年牛市期间其20万美元的比特币预测也引发争议。
2025年,Lee做出更激进布局——出任纳斯达克上市公司BitMine(BMNR)董事长,推动该公司从比特币矿企转型为以太坊储备机构。在Peter Thiel和Cathie Wood资本加持下,BitMine迅速积累187万枚ETH(价值约81亿美元),持仓量超越以太坊基金会的八倍。对Lee而言,这不仅是一次投资,更标志着以太坊权力结构正从开发者向具备华尔街资源的机构转移。
以太坊的"1971时刻":监管破冰与华尔街入局
Lee常用历史视角解释当前机遇:1971年美国废除金本位后,黄金虽上涨但真正受益者是华尔街金融体系。如今以太坊同样处于转折点——2025年美国监管环境显著改善,《天才法案》出台、SEC启动加密专项,稳定币与资产代币化爆发倒逼传统机构重视区块链。
数据表明,以太坊已成为华尔街首选公链:摩根大通的JPM Coin、Robinhood的代币化项目均基于ETH构建,超60%的现实资产代币化发生在该网络。Lee认为这不仅是技术领先,更是网络效应使然:"华尔街正在迁移至加密轨道,以太坊未必是唯一赢家,但必定是最大受益者之一。"
相比高度机构化的比特币,当前以太坊机构持仓比例极低,类似2017年的BTC发展阶段,这种差距正是Lee看好ETH潜在空间的关键。
储备机构的飞轮效应:超越ETF的资本游戏
2025年以太坊上涨的新推手是以BitMine、SharpLink为代表的储备机构。它们通过股权融资持续增持ETH,形成独特的价值增长模型。与ETF的被动持有不同,储备机构可在股价溢价时增发股票收购更多ETH,实现每股ETH含量的"加速增长"。
MicroStrategy是最佳参照:2020年以来其股价上涨30倍,远超BTC同期的11倍涨幅,核心在于通过股权融资将每股BTC支撑价值从数美元提升至200美元以上。BitMine复制该模式效果显著——2025年7月转型时每股仅支撑4美元ETH,一个月后该数值飙升至23美元。
该模式也存在风险,例如SharpLink在代币解锁后股价暴跌70%。Lee的解决方案是保持BitMine资产负债表绝对透明:不发行可转债、不使用复杂衍生品,仅通过普通股运作以增强抗风险能力。
6万美元目标的底层逻辑与熊市考验
Lee给出ETH长期达6万美元的两大支撑:
1. 结算网络价值:若全球银行系统半数资产上链,以太坊可捕获38.8万亿美元价值
2. 支付收入贴现:类比SWIFT等系统年处理4500亿美元规模,若迁移至ETH,按30倍PE计算Gas费价值约3万亿美元
他坦言这属于十年维度的宏观判断,但强调以太坊正站在类似1971年华尔街的历史拐点。面对必将到来的熊市,储备机构的生存关键在于精简资产负债表、质押收益管理,甚至股价低估时的回购操作。Lee透露BitMine已符合罗素1000指数纳入标准,待质押收入规模化后或将冲击标普500。
在终极叙事层面,Lee如此总结:"我们正在见证金融史重构。区块链打破传统金融门阀,创造更民主的体系。以太坊不仅是资产,更是未来10-15年最重要的宏观交易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