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去中心化是区块链领域最受追捧的概念之一。尽管加密领域的支持者们不断推崇这一理念,但近日发生的黑客攻击事件却揭示了一个不那么去中心化的现实,再次引发了行业内的热议。那么,去中心化究竟意味着什么?
去中心化的定义与现状
去中心化预言机网络Chainlink的联合创始人指出:“我们使用这个词更多是为了吸引用户,而非实现真正的去中心化。”他以Celsius、Voyager、FTX以及最近的Mixin Network的崩溃为例,称这些事件是“去中心化戏剧”的典型代表。他认为,这个概念主要被用来“吸引资本”。
Chainlink的联合创始人表示,他认为只有少数项目真正实现了去中心化,其中包括Chainlink、比特币和以太坊。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以太坊自身也面临着一系列中心化问题,尤其是Lido Finance联盟对其网络构成的潜在威胁。
对于Chainlink的联合创始人来说,去中心化是一种“安全机制”。他提到,Chainlink在四年内没有遭受任何黑客攻击,同时转移了8.5万亿美元的价值,证明了这一点。“去中心化的系统能够保持安全,”他说。
去中心化的挑战与争议
然而,Chainlink在去中心化方面也并非没有争议。其价格预言机采用9人中的4人多签机制,这在DeFi领域可能会带来不可预见且不受欢迎的影响。DeFi安全专家Chris Blec对此表示担忧,他认为问题不在于签名者的数量,而在于这种管理权限的存在,以及行业对这些操作者的身份缺乏了解。
“这些签名者有能力‘摧毁’以太坊的价格,这是一个问题,”Blec说。他还指出,目前有大量DeFi协议依赖Chainlink的价格数据,如果多签机制被攻破,这些协议也可能受到影响。
Solana的安全研究员Matías Barrios则认为,问题不在于多签机制本身,而在于密钥管理。“即使你采用19/20的机制,但如果密钥管理不善,安全性也不会比2/9更高,”他说。
去中心化的未来与责任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Blec强调了透明度的缺乏。“人们需要意识到这些风险,”他解释道,尤其是那些将毕生积蓄投入依赖Chainlink数据的DeFi协议中的人。
不过,Blec也承认,“目前还没有人找到如何在没有中心化机制的情况下提供价格数据的方法。”他还提到,最近推出的Chainlink跨链协议(CCIP)在实现去中心化方面迈出了一步,但仍有许多工作要做。
去中心化的多元化理解
去中心化不仅仅关乎安全,对某些人来说,它甚至具有更民主的色彩。Solana的安全研究员Matías Barrios表示,去中心化意味着“系统分配投票权的能力”。在他看来,投票权也意味着“执行权”,即没有人能够单方面决定是否允许或阻止某些变化。
然而,Barrios也指出了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现实:“去中心化是一个光谱。”Chainlink的联合创始人对此表示赞同,但他认为许多链正在“伪装”其去中心化的现实。
以太坊的去中心化困境
以太坊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由于其庞大的生态系统中Lido Finance及其质押池的存在,以太坊最近备受批评。以太坊基金会成员Danny Ryan直言不讳地指出,Lido通过“将一群风投公司拥有的治理代币强行塞入协议中心”,正在破坏网络的经济机制。
他进一步解释了风投在加密领域的广泛存在,以及它们对整体去中心化构成的系统性威胁。“如今大多数代币发行都由风投公司控制,”他说,并将其描述为“链上公司的糟糕再现”。
去中心化的未来之路
面对这些挑战,Chainlink的联合创始人提出了两种解决方案。首先,“我们需要结束这种炒作周期”,专注于构建能够提供真正安全和可靠性的系统。其次,他认为个人也有责任。“我们需要成为更懂行的消费者,”他说。
随着加密行业继续应对熊市,关于去中心化的争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激烈。无论它是为了更好的安全系统,还是更民主的治理模式,都需要每个人或每个实体去思考和判断。然而,可以肯定的是,加密行业似乎仍未实现其最重要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