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与流通市场的激活:韩国型代币证券的特点与展望
代币证券市场的运营模式
发行市场与流通市场的分离是传统证券市场的运营方式,预计这种体系也将应用于代币证券交易。科比特研究中心在关于代币证券发行(STO)的系列首份报告中,以“区块链与流通市场的激活”为主题,阐述了这一观点。
韩国型代币证券的三大特点
韩国型代币证券的三大特点包括:碎片化投资、发行市场与流通市场的分离、以及镜像化。碎片化投资是指对以往难以流动的艺术品、房地产、音乐版权等有形或无形资产进行投资的行为。与海外以传统金融资产如股票或债券为中心的代币证券发行案例相比,韩国以音乐版权平台Musicow、房地产平台Kasa等企业为中心,证明了碎片化投资的市场潜力。
镜像化是指在电子证券制度内,通过证券公司参与的区块链上发行代币,使记录与证券一一匹配。在镜像化中,在电子证券制度与区块链之间的互操作性得到保障之前,证券公司作为中介参与,负责核对两个账本的内容。因此,预计在区块链被接受为电子证券法上的账户记录方式之前,镜像化将作为过渡期解决方案发挥作用。
代币证券的流动性至关重要
科比特研究中心特别关注代币证券的流动性问题。代币证券经济要高效运作,流动性比发行更为重要。报告强调,资产的代币化本身并不能保证流动性。代币化使传统金融资产中不可能实现的互操作性、发行及交易成本降低、分割所有权、24小时交易成为可能。
这些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交易摩擦,体现了区块链的优势。因此,科比特研究中心指出,应充分利用区块链的特性,建立代币证券流通市场。
全球代币证券市场的新趋势
近两年的全球代币证券市场出现了两大新趋势。首先,与2021年相比,去年市场上发行的代币证券种类增多,类型也更加多样化。特别是,与2021年相比,去年新增了节点运营、分割所有权、风险投资基金回收收益共享等权利保障,出现了多种权利保障的代币证券。
此外,科比特研究中心还指出,近两年排名靠前的交易代币均基于公共区块链。去年全球交易量前五的代币证券中,四个基于以太坊的ERC-20代币,一个基于阿尔戈兰的代币,均基于公共区块链。从互操作性这一代币证券流动性的重要因素来看,在以太坊上开发的代币技术标准ERC-20在其他Layer 1网络中也得到广泛支持,因此在代币证券的利用性和互操作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全球代币证券交易所数量激增
2021年9月时,全球仅有5家交易所可以进行代币证券交易,但截至今年1月底,全球已有63家交易所进行代币证券交易。然而,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尽管有70多家交易所或企业准备发行代币证券,但其中47家已停止业务,这表明对市场的理解和充分的前期准备至关重要。
美国、新加坡、英国的制度现状
科比特研究中心还分析了全球代币证券市场的领先者美国、新加坡、英国的制度现状。美国在证券性判断上以豪威测试(Howey Test)为标准,但在代币发行上表现出灵活性。新加坡则倾向于为不符合本国证券法的代币制定新法规,进行适当监管,并积极利用以金融科技为中心的监管沙盒。2021年9月在新加坡开业的InvestaX就是获得沙盒许可建立的代币证券交易所。英国也利用监管沙盒,但由本国金融当局主导,专门针对金融服务或市场进行运营。
科比特研究中心主任郑锡文表示:“不应忘记,在海外代币证券市场上,交易量靠前的资产大多基于以太坊等公共链。金融当局的STO指南应最终引导代币证券市场流动性的增加。”
此外,科比特计划在本月发布的后续STO报告中,深入探讨虚拟资产的证券性判断标准。